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重建利益新平衡:來自基層的中國改革報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03 11:21:01  


市民在現場見證拆遷過程
  儘管媒體已關注多日,目前,浙江溫嶺“最牛釘子戶”羅保根的小樓依然“釘”在柏油路中央,而且通水通電。老漢告訴記者,政府幾次跟他協商,但無人逼他強拆。

  一個百姓和一級政府平等地坐在談判桌前,個人利益得到尊重--看似尷尬的窘境,折射出民生和社會管理領域改革的進步理念。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要求統籌各方面利益關係,特別強調要協調、保障群眾切身利益,暢通和規範訴求表達渠道。這些論述,無不體現了現階段深化改革的一個關鍵指向:調整利益格局,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記者在基層調查發現,當前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各種矛盾問題,多數源於利益失衡。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一些地方偏重利益創造,忽視利益的合理分配與暢通表達,在一定範圍內導致了利益衝突。事實證明,利益失衡的發展不是可持續的發展。

  珠三角,我國經濟發展的前沿,也是社會矛盾多發之地,特別是因勞資糾紛引發的上訪、群體性事件屢見不鮮。自2010年起,廣東嘗試建立“勞資協商制”,在企業老板、中層管理者、廣大一線員工之間搭建常設性利益溝通平台,從根本上預防和治理勞資糾紛,取得了實效。

  參與創立這一機制的深圳市委組織部處長姚文勝形象地比喻說,利益好比一個人的血液,如果分布均勻,就會氣通脈順。什麼地方血液過度集中,血管會破裂;什麼地方嚴重失血,肌肉會壞死。要保持身體健康,必須完善免疫系統,那就是利益均衡機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