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論“清官”童名謙的倒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21 16:32:46


  8月18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童名謙玩忽職守案作出一審宣判,對童名謙以玩忽職守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童名謙成中共十八大後首個因“玩忽職守”獲刑的省部級高官。

  在鋃鐺入獄的官員中,童名謙是個“另類”。一般來說,被指控玩忽職守罪的官員往往同時還涉及貪污受賄,但童名謙沒有。童名謙被雙開時,組織上亦無“與他人通奸”的認定。在人們通常的印象中,不貪財、不好色就算得上一名好官了。因此,童名謙的倒掉有其獨特的警示意義。

  在童名謙30多年的為官生涯中,他常以“清流”自詡。翻閱早先的公開報道,童名謙也一直以“清官”面目示人:擔任湖南湘西州組織部長時,其老上級曾前去探望,童堅決不讓單位出面接待,自己點菜埋單。任職邵陽期間,有老幹部找他幫助解決子女就業問題,被他一口回絕。

  就是這樣一位看上去廉潔自律得有些不近人情的官員,在其個人政治生涯達到頂峰時轟然倒下了。他所犯之事較之一般貪腐官員更為嚴重——法院審理查明:童名謙嚴重不負責任,不正確履行職責,致使省人大代表選舉賄選大面積蔓延,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了特別重大的損失。

  用清朝雍正皇帝的話說,童名謙屬於“潔己而不奉公之清官巧宦”,因此“其害事較操守平常之人為更甚”。童名謙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廉而不為”的官員:一方面,他雖官居要職,但不擅權,不愛財,做人低調謙和;但另一方面,他懶政怠政,沒有擔當,遇到麻煩事繞著走。其結果是,他不想惹事,但事情偏偏找上他,最終還出了大事。

  童名謙最終“栽”在了衡陽破壞選舉案上,然而這樣的結局其實早已注定。或者說,童名謙的悲劇性命運是拜其為官哲學所賜,即明哲保身,但求無過。童早年主政湘西州期間,時值湘西民間非法集資泛濫,童名謙本人雖未捲入其中,但在“是否查辦”這個關鍵問題上猶豫不決,致使事態一發不可收拾,釀成震驚全國的群體性事件。童名謙憑著他的“清廉”一次次涉險過關,本想在省政協副主席任上平安退休,哪知人算不如天算,他一以貫之的“不作為”在衡陽破壞選舉案中發揮了絕對的負面效應,而這一次,他的“好名聲”再也救不了他。

  “衡陽害了我,我害了衡陽。”案發後,童名謙如是感慨。及至落馬,童名謙都沒能想明白,究竟是誰害了他。為官一任,無功即是有過,縱惡即是作惡,放縱貪腐也是貪腐——以此觀之,童名謙的“清官”之名就十足虛妄。社會矛盾多發期,主政一方的官員總會碰到各種各樣棘手的問題,這個時候,僅有自身清廉是不夠的,還要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擔當。

  《閱微草堂筆記》中有一則寓言故事發人深省。一個官員死後在閻王面前自稱生前為官清廉,所到之處只飲一杯清水,可以無愧於天地。閻王笑道:“設官是為了興利除弊,如果不貪錢財就是好官,那麼在公堂中設一木偶,連水都不用喝,豈不更好?”故事雖為虛構,但其中道理卻值得為官者謹記。(來源:春城晚報 作者:儺送)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