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博士抄襲就該身敗名裂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26 11:46:27


  知名學術期刊《國際新聞界》近日的一紙公告,將一名北大原歷史系博士生置於學術抄襲風波中。公告稱,已從北大畢業的歷史學系博士生於艶茹在《國際新聞界》發表的論文涉嫌剽竊一國外論著,決定5年內拒絕於艶茹的投稿。日前,北大歷史系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組織專家調查。

  “北大博士抄襲”事件之所以引人注目,除了“北大博士”這個耀眼的身份外,還因為這是國內學術期刊以非常罕見的“公告”形式曝光學術不端行為。擯棄潛規則,聲討學術剽竊,《國際新聞界》以自己的行動捍衛著學術聲譽,也是學術自我淨化的證明,讓人點贊。

  抄襲是學術界的一大“毒瘤”,且大有泛濫之勢,這些年光“死”在方舟子手裡的人就不止一個。幾年前,資深學術期刊編輯、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執行總編張月紅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上發文稱,“中國某期刊檢測出31%的投稿中有抄襲現象”,而且這是基於軟件分析的保守估計。學術剽竊的嚴重性和普遍性可見一斑。

  學術抄襲亂象屢禁不止,學術期刊等學術機構難辭其咎。即使被曝出論文剽竊醜聞,學術期刊一般的做法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般不會“撕破臉皮”,無疑助漲了學術抄襲現象。這次《國際新聞界》打破了“常規”,在確鑿的證據面前,果斷發出公告,體現了對論文剽竊說不的勇氣,給同行樹立了榜樣。

  《國際新聞界》站出來了,更多的學術機構也要站出來,讓“公告抄襲”成為懲罰學術不端行為的“常規動作”,讓所有抄襲者前功盡棄、身敗名裂。(來源:貴州都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