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從於艶茹剽竊看學術造假恥感缺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26 11:50:27


  剽竊被人發現,並不稀奇;而難能可貴的是,《國際新聞界》公告於艶茹剽竊——對學術造假果斷說“不”,絕不容忍的較真態度。

  猶記2005年,韓國黃禹錫學術造假醜聞曝光,除了身敗名裂、“最高科學家”稱號取消、教職解除,韓國檢察部門指控其涉嫌詐騙、侵吞科研經費等多項罪名,最終黃禹錫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緩期3年執行。如果論文剽竊、學術造假,並非止於論文剽竊、學術造假本身,而是作為獲取一定實際利益的手段、工具,那麼,達到一定額度,就超出學術倫理問題範疇,是完全可以啟動司法調查的。

  最近,日本也發生一起學術造假事件。日本國立理化學研究所科學家笹井芳樹的團隊,小保方晴子學術不端、數據造假,被英國科學期刊《自然》雜誌撤回論文;52歲的笹井芳樹只是通訊作者,而非第一作者,也只是受到調查,而非控告,因對論文中的問題“深深感到羞愧”,竟於8月5日懸梁自盡,令人嘆惋。日本是有著“恥感文化”的傳統的。北大生命科學學院前院長饒毅教授評述稱:“過度有恥是悲劇,相當無恥非喜劇。”笹井芳樹放棄生命之舉,難稱足取;但他重視學術聲譽,“珍愛羽毛”,卻是值得肯定的。(來源:新文化報 作者:於立生 本文略有删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