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代表委員“死磕”假貨 建議制假直接入刑
http://www.CRNTT.com   2018-03-10 20:09:39


  在電商平台或者海淘過程中買到假貨?假貨屢禁不絕到底是誰的責任?兩會剛剛開始,打擊制假售假問題就再度成為消費者、法學專家和企業家們關注的熱點。如何根治制售假貨問題?對此,有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呼籲:在適當時機啓動對有關制售假的刑法修改,降低制售假入刑門檻,推動制假行為直接入刑。

電商責無旁貸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說,消費已經超過投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重要的推動力,制假售假也成為一個社會問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制假售假的問題應該得到治理。

  蔡繼明說,消費者都關心假冒偽劣商品的問題,特別是電商平台售假現象非常嚴重。假冒偽劣產品如何進入市場?蔡繼明認為,電商的存在增加了假冒偽劣產品流通的途徑。消費者到實體店買東西,可以親眼看到產品,有一定的方法可以辨認是否為假冒偽劣,但是通過電商平台購物,可能就很難辨別產品是否屬於假冒或者偽劣。

  蔡繼明認為,打假應從兩個角度著手。一是制假的源頭,正是因為有制造假冒偽劣產品的窩點存在,假冒產品才有可能出現并被拿到電商平台銷售,如果制假的源頭沒有了,電商平台銷售的產品肯定都會是正牌產品;二是流通的過程。“兩個方面都很重要。”蔡繼明也表示,他認為電商擔負的責任可能更大。

  蔡繼明說,控制實體店的假冒偽劣產品,是監管部門的責任;而對於電商,在給定假冒偽劣產品的規模、數量的前提下,電商能够卡住多少?是其不可推卸的責任。“電商不可能做到100%沒有假冒偽劣,但是能够做到什麼程度,得看電商平台能不能够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把利潤也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并加大投入,看看到底能把出售的假冒偽劣產品控制在什麼比例?比如說最多到5%,還是可以更低?這樣假冒偽劣產品就基本上沒有生存的空間了。我覺得電商應該給消費者的一個承諾:消費者通過電商平台購物,受騙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有沒有可能比在實體店受騙的概率更低?”蔡繼明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