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自動駕駛遇擱淺危機?日媒:問題并不在技術
http://www.CRNTT.com   2018-03-23 15:30:03


圖片來自網絡
  圍繞自動駕駛的國際規則制定正陷入僵局。《日本經濟新聞》3月22日報道稱,有關道路交通的《日內瓦道路交通公約》以駕駛員參與作為前提,根據批准國的法律,不允許將駕駛交給汽車。此外,車輛的安全標准也尚未完善。雖然相關的雷達、半導體和人工智能(AI)等技術取得進展,但唯獨法律制度進展遲緩。如果各國不展開協調,作為新產業的自動駕駛有可能擱淺。

  德國奧迪計劃於2018年中期在日本推出高檔轎車“A8”,這款車可實現作為世界首開先河技術的“3級(level3)”自動駕駛。該車配備了以時速60公裡以下在汽車專用道路的同一車道上行駛之際由系統負責操控的功能。

技術取得進展

  這款奧迪A8相當於自動駕駛國際標准的3級,即使駕駛員在行駛時瀏覽智能手機也能實現自動操控,在技術層面不存在問題。但是,奧迪日本法人的社長齋藤徹表示,“將改變軟件的設定,將功能鎖定為手握方向盤狀態下的自動駕駛”。奧迪之所以雪藏引以為豪的最尖端技術,是因為擋在面前的法律制度。

  按照日本的《道路交通法》,司機負有駕駛時加以注意和監視的義務。手離開方向盤,將駕駛交給汽車,目前在日本屬於違法。《道路交通法》的依據是《日內瓦道路交通公約》。1949年制定的該公約的相關條款明確表示“車輛上必須有駕駛員”。

  相關條款還表示“駕駛員必須始終適當操控車輛、控制速度”。基於此,1960年制訂的日本《道路交通法》也規定“駕駛員應穩妥操作方向盤、制動器及其他設備”。

  “要推進討論”,在日本警察廳負責自動駕駛國際規則制定的參事官佐野裕子在國際會議上這樣呼籲各國的主管官員。如果能够修改相關《公約》,那麼日本的《道路交通法》也能修改,自動駕駛的實用化將取得進展。但是,該公約的批准國達到約100個,修改需要獲得3分之2以上贊成。原本關注自動駕駛普及的國家就很少,很多國家甚至不參加會議。

  如果無法修改公約,就只能通過條文解釋來解禁自動駕駛。日本與約10個國家組建了非正式專家組,正在重讀馬車時代以來的舊文獻。例如,“適當操縱”是什麼含義?每一句都由各國的主管官員進行刨根問底。雖然期望解釋為條文已追加承認自動駕駛,但討論似乎需要耗費較長時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