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見面審批”能否成為常態機制
http://www.CRNTT.com   2020-02-26 16:55:47


  《新京報》對“不見面審批”有一個清晰的解釋,是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引入現代物流服務,通過網上辦理,實現申請人與審批人不需見面就可以辦結事項的審批服務模式”。疫情防控期間,阻斷病毒擴散的重要途徑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物理隔離,但很多業務辦理卻不會因為疫情存在就停滯,特別是在複工複產初期,太多的業務急需要通過審批進而走上正軌。

  “不見面審批”不僅杜絕了交叉感染的風險,在效率、辦理成本等多方面也大大優於傳統綫下審批,可以說無論是在疫情期間確保社會的正常運轉,還是為複工複產順利推進,都立下了功勞。

  其實,“不見面審批”并非此次疫情期間才出現的新鮮事物,早在“互聯網+政務”蔚然成風之時,就有不少地區在試行或推廣。但相較於疫情期間成為“剛需”,此前的“不見面審批”還只是錦上添花的備選項之一,更多的審批還是需要見面方能完成。在大力推行“一次辦”之前,傳統的綫下審批可謂費時費力,耗時時間長不說,反複跑冤枉路也是常態,如果再遇到個別工作人員的“刁難”,要想辦理成功一次審批可謂困難。

  效率高、成本低的“不見面審批”之所以沒有全面推動,也與負責審批的相關部門積極性、主動性相關。如果把“不見面審批”當作是對自身權力的一種削減,就既沒有壓力更沒有動力去大力推行“不見面審批”。

  此次疫情,給了審批辦理業務的雙方、特別是擁有審批權的相關部門一次全面體驗“不見面審批”的機會。無論是被迫無奈還是主動選擇,“不見面”在疫情徹底結束前都將是審批業務辦理的主要方式。它既是對電子政務的一種普及,也讓更多人在“不得不用”中感受到“互聯網+”的魅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