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別讓“做好事有風險”動搖我們的善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06 21:07:28  


  9月2日上午,湖北省武漢市,88歲的李大爺在離家不到100米的菜場門口摔倒,圍觀者眾多卻無人上前。一個半小時後老伴和兒子趕到,老人才被送往醫院,終因救治無效死亡。李大爺的老伴悲憤地說:“如果當時有人扶他一把,或者幫他轉個身,他也許就不會窒息而死!”(9月4日《東方早報》) 

  一個半小時內,一撥又一撥的看客,所做的只是觀望。沒人“扶他一把”,也沒人“幫他轉個身”,老人的命運於是沒有“也許”。如果當時躺在地上的老人意識猶在,他的內心會是怎樣的一種絕望? 

  關於此事,網友留言、時評作者稿件中,提及最多的是“彭宇案”、“許雲鶴案”。在他們看來,一些不公正的判決,讓人們看到做好事的風險。因為怕“引火燒身”,所以沒人敢站出來“扶他一把”。 

  這種猜測,可能與事實相符。從“彭宇案”開始,這兩年圍繞見義勇為發生的糾紛不少,一些判決備受質疑。比如最近的“許雲鶴案”,天津車主許雲鶴稱自己攙扶違章爬馬路護欄摔倒的王老太,而王老太則稱自己被許雲鶴撞倒,法院一審判決許雲鶴賠償108606元。事實如何,筆者不敢妄斷,但判決認定許承擔責任的根據,卻令人匪夷所思:“不能確定許雲鶴的車與王老太身體有接觸,也不能排除與王老太沒有接觸”,“即使沒有接觸,也存在王老太被許雲鶴的車嚇倒摔傷的可能”——當“可能”可以作為承擔責任根據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可避免成為一些人的選擇。 

  上述猜測,也可能與事實並不相符。圍觀者中是否有人因為受了“彭宇案”等案件“驚嚇”才“退避三舍”,我們不得而知;甚至可能,圍觀者壓根就沒有聽說過這些案件。事實上,在這些案件發生並為公眾知曉之前,類似見死不救的事件也曾多次發生。在沒有實證之前,憑猜測在這次悲劇和那些案件之間建立聯繫並反思,雖然並非毫無價值,但一味誇大這些案件對人們行為的影響,甚至以此為圍觀者開脫,卻十分有害。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