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名樓”申遺,實為“逐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06 14:33:08  


  “十大名樓”均是各地響當當的旅遊景點,每年慕名而來的遊客眾多,屬於皇帝女兒不愁嫁的類型。即便不去搞“打包”申遺,或者申遺不成功,也不會影響到它們的旅遊地位和商業利益。“十大名樓”如今要集體“打包”申遺,大概也是為了錦上添花,傍上世界文化遺產的名頭,為名樓再添加一個“金字招牌”罷了。倘若僥幸通過,自然身價倍增,財源滾滾,何樂不為?

  千年歷史流傳下來的“十大名樓”,均經受過戰火、災害、人為等各種因素的破壞,早已不複當年的面貌,只是空留一個名樓的稱呼而已。現如今“十大名樓”多為後世或近代修復,已演變成當地的旅遊景點,成為地方政府的“搖錢樹”。拿“假古董”去“打包”申遺,實乃以小博大,成功的話臉上有光,失敗也無關緊要,畢竟就算不是世界遺產,也仍然是“十大名樓”嘛。

  當然,申遺並非一項無本買賣,需要投入大筆的資金,單是前期的規劃編制、研討論證、國際咨詢、公共活動等,動輒就要花費成百上千萬元,若將其它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設施建設、綜合治理等費用加總起來,則就是天文數字。諸如廣東開平碉樓為“申遺”花費1.36億元,河南安陽殷墟投入2.3億元,山西五台山單是景區整治和搬遷就開支8億元……在國家項目資金、地方財政撥款、銀行貸款等包裝下,申遺項目都成了“重金打造”。可見,“十大名樓”集體“打包”申遺,雖然氣勢浩大,但花錢也不會少。那麼,錢從何處來,恐怕也要仔細掂量掂量。

  不過,從民眾的角度考慮,申遺與否的意義並不大。從現實情況來看,申遺成功之後,表面上是社會獲益,其實絕大部分利益都落在地方政府和旅遊部門手裡,世界遺產周邊的居民要面臨拆遷、環境整治,遊客則要面對漲價的高門票。如此看來,申遺對地方政府來講是一門好生意,不僅有政績可彰,還能扛起促進旅遊經濟的大旗。只是民眾卻要為此承擔起過重的申遺成本,以及那愈發玩不起的風景。

  相對於申遺花費的巨大開支,申遺成功後的保護費用卻非常稀缺。雖然一些熱門景區游人如織,門票收入可觀,但落實到保護上的資金極為有限。除去上繳政府、財政、旅遊公司和維持人員開支的資金,用到遺址資源保護上的資金連門票收入的10%都不能保證。如此懸殊的對比,更令民眾質疑申遺目的不純。因此,與其盲目申遺,倒不如先完善景區資源保護措施,大幅提高門票收入用於保護資源的比例,並逐步還原旅遊景區的公益性。(時間:11月6日 來源:新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