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仕高山”本該建在百姓心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10 15:15:12  


  國家級森林公園山西靈石縣石膏山曾有一段短暫的改名史,時任縣委書記的楊洪今年4月將石膏山改名“仕高山”,寓意“凡到仕高山者,無官者可以入仕,居位者可以升遷”。此外,還在交通要道建起一枚碩大的印章雕塑“中國靈石”,稱之為“禦璽”。然而,“仕高山”和“禦璽”都沒能護佑楊洪的仕途,今年6月,楊洪因涉嫌貪污受賄落馬。

  現在,石膏山景區大門口“仕高山”的字樣已然無存,取而代之的依然是那個流傳了1400多年的“石膏山”,至於那個隨意改名的縣委書記更是成了往事。可見,官員的“仕高山”,並不取決於靈機一動的“一名之立”,而是本該建在百姓心間。

  身為縣委書記的楊洪,一方面通過工程瘋狂斂財、通過提拔幹部收受賄賂;另一方面卻編造傳說,為名山改名,鑄造“禦璽”,試圖護佑自己官運亨通,這本身就是一個悖論。不去檢視自身行為,卻寄希望於外在的祥瑞的做法,總有露出馬腳的一天。

  此外,在民政部門不同意、民眾不認同的情形下,他居然能夠跳過程序,隨意為名山改名,這一現象本身足以說明其手中權力失控的嚴重程度。公眾看到,在楊洪那裡,民意可以隨便揉捏,層層機構和組織都是秉承意旨的辦事機構,至於那座從漢唐開始就知名的大山,更不過是手中的一枚棋子。

  其實,楊洪本不應該煞費苦心地為名山改名,鑄就“禦璽”,只要按照2011年6月18日當選縣委書記時說得那樣去做就可以了,“堂堂正正做人、幹乾淨淨做事、清清白白做官”。對於官員的評價,治下百姓最有發言權,這個碑、那個碑,都不如百姓的口碑、心碑最真實。那些熱衷於表面文章,甚至迷信於不可測力量的官員,往往卻忘記了根本,喪失了原則,扭曲了價值,淪落為百姓的對立面。

  在河北保定直隸總督署衙門裡,可見一“戒石坊”,上書宋太宗的16字“戒石銘”:“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常念及此,庶幾可為立身為官的底線。(時間:11月9日 來源:新京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