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兩會需加強議題創制功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09 11:11:25  


3月5日,北京,人民大會堂東門排隊的記者們。據新華網報道,報名采訪兩會的中外記者達3000多名。其中外國記者近1000名,港澳台記者400多名。
  作為中國政治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和政治協商會議,長期以來一直低姿態運行,配合著執政黨的決策行動。儘管這種低姿態運行最大程度上實現了“議行合一”,降低了各權力機構之間的相互制衡,提高了體制運行的效率,但是重要制度的“空轉”不僅沒有實現制度設計者的預期,而且失去了廣大社會公眾的信任,人大一度被稱為“橡皮圖章”,政協被稱為“清談館”,它們存在的意義更多是程序性和象徵性的。

  然而,整體性的制度面對的是日益分化多元的社會,必須更加重視社會利益的整合、吸納和表達實現。這是實現制度有序變革的基本方向。作為意見表達機構的人大政協的制度性功能日益凸顯出來。如今,自我意識不斷增強的社會各個階層,都希望借助它們作為表達利益訴求的平台,當選的代表委員也有了更強的角色意識。這些年來,每年兩會期間,都會聽到許多代表委員的精彩發言或者優秀提案,儘管其中不乏“表演過度”者。

  在人大政協的諸種權力中,議政權無疑是前提性的。只有能夠對黨委政府司法等權力機構及其組成人員進行自由評論,才能為民主政治的有效運行提供基本的輿論基礎,為多元的社會輿論提供制度化平台,從而使輿論與決策有機地聯繫起來。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權利的法律保護首先是為了使其可以自由表達。

  對於人大政協來說,行使好議政權,就是更有效地發揮政策議題的創製作用。每年一次的兩會,雖然時間短,但是平台大,社會關注度高,是倡導政策議題的好機會。目前政策議題主要來自對執政黨精神的宣傳貫徹,但這樣做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把這些精神具體化和可操作化,這就需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發揮主動性、創新性。既要利用建議權、提案權等法定權力在體制內創制政策議題,也要發揮個人的社會影響力,在社會輿論中設置社會議題,吸引社會輿論的支持,將社會意見吸納到決策過程之中,最終推動政策議題的形成。令人遺憾的是,目前,政策議題缺乏創新,社會議題缺乏創意。

  在媒體高度發達、社會認識多元分化的今天,行使好議政權,無疑是迫切而艱巨的。既要防止個別代表委員“議自己的政”,只關注和表達本群體,乃至個人的利益訴求,也要減少個別代表委員“議雷人之政”,發表些毫無根據的奇談怪論,吸引眼球,博得關注;更要避免代表委員“議附和之政”,以所謂的服從組織要求,不表達意見,或者只表達贊同意見。既是社會多元化了,人大政協主要是依靠社會界別產生的,那麼在議論發聲上,就應該百花齊放,而不是“萬馬齊喑”。

  要解決這些問題,核心是提高代表委員的履職意識和能力。改革和完善代表委員的產生機制和退出機制,無疑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這項改革需要過程,但是其他改革可以配套跟進,比如改善代表委員的推薦程序;加強代表委員的履職培訓;鼓勵代表委員調研;加強閉會期間的代表活動;減少代表委員的數量,改善代表委員的結構等等。所有這些改革都要指向:代表委員的身份不僅是政治榮譽,更是實際工作;不是政治特權,更是政治責任;發言不僅是讚美附議,更是批評倡導。(時間:3月6日 來源:環球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