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誰應為折損的公信力負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03 13:18:26  


  吉林長春市的燃氣價格,從4月1日起突然漲價。其中,天然氣價格每立方米由2元上調到2.8元,煤氣價格由每立方米1.5元漲到2元。更絕的是,當地表示,用戶因漲價而提前購氣並不會省錢,漲價後用氣要執行新價,用戶仍需補交價差。

  當初提著小板凳、揣著速效救心丸排隊的大爺大媽們可謂是搶了也白搶,那些一次就買了3000方的天然氣,錢不夠就找人借的人恐怕也得直呼上當了。按照每個月普通家庭的消費量計算,3000方天然氣幾乎可以用10年。人們怕是要後悔,當初為啥要傻傻地去擠破燃氣公司營業網點的卷閘門呢?自從3月25日以來,“下月起天然氣價格將大幅上漲,每立方或漲1元”的消息迅速占據了各大網站的頭條,消息點明4月起我國天然氣價格將進行大幅度上漲,其各地零售終端價格將達到3元—3.5元/立方米區位,全國多省市一時間掀起“搶氣”潮。

  在各地物價局不斷發布辟謠通知後,國家發改委3月27日也澄清:“天然氣價格將大幅上漲”的消息完全不實,純屬無稽之談,個別媒體散布不實信息是極不負責任的。話音猶在,長春市便第一個站出來為媒體說了句公道話,媒體其實是負責任的。而且,據長春市發改委的理解,長春市天然氣價格調整是個案,與國家發改委的表態是兩回事,並不矛盾。

  按照這個邏輯,如果每個城市都認為自己是個案,“漲價”跟上級表態沒有衝突,那麼國家發改委“不漲價”的主體到底是誰呢?如果政府部門言之鑿鑿的表態,隨即卻被事實否定,人們就會更加對謠言深信不疑。有人類社會開始,謠言就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出現了。當社會危機產生,環境發生突變時,有的謠言可能借風使力,破壞一個社會賴以存在的根基。能夠與謠言競爭並勝出的,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叫做“公信力”。

  破壞公信力實在容易,只要幾次把有說成無,把多說成寡,把黑說成白,民眾的信任便在政府發布的錯誤信息中逐漸喪失信心與耐性。建立公信力卻百般不容易。尤其在當今社會,民眾對於政府公信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應當承認,有些表態是為了減少公眾恐慌,避免不必要的震蕩,但是這樣的信息必須是與事實基本相符,而不是幾乎相反。每次瘋狂搶購的根源其實在於國人缺乏安全感,越是這些時候便越是需要信息發布謹慎,政府行動謹慎。很顯然,表態與行動不一致只會再次折損公信力。

  值得我們深思的是,為何一句謠言能使萬眾響應,而政府的萬語規勸卻信者寥寥?恐怕每一個曾經言行不一的地方政府部門都應該為此負上應有的責任。(時間:4月3日 來源:南方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