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京津冀一體化的“三重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09 15:15:07


  京津冀一體化最終塵埃落定,事實上標誌著京津對於河北開始對等對話。不過,未來京津冀一體化能否實現,還要取決於三個因素。即建立對等的開放體系,找准各自定位並實現產業協同,建立對河北的反哺和輻射機制。

京津冀需“對等開放”

  京津冀此前不能一體化,最大的根源在於政治地位不對等。不同於珠三角和長三角,京津冀摻合了太多政治因素。京津是直轄市,各有一名政治局委員,河北則是一般省,不是一個量級,所以在河北與北京和天津的交往中,總是處於下風。河北的人才、資源,向北京倒流,產生了巨大的虹吸效應。天津為直轄市,在獲取國家資源方面,也有巨大的便利。過去的十年中,天津依靠國家的投資,獲得了比較大的發展,濱海新區的崛起,大部分靠的就是央企砸錢。而這種便利和優勢,同樣是河北難以具備的。而天津與北京雖同為直轄市,但是由於後者是首都,因此競爭中也處於弱勢。總之,北京集中了中國最好的資源。

  有一個諺語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三地在資源占有方面的區別“北京吃不下,天津吃不飽,河北吃不著”。從總量上看,京津比河北要小很多,但是人均GD P方面,北京和天津都是河北的兩倍以上,而從人均財政支出上看,北京相當於河北近4倍,天津近3倍。這種由政治地位不對等所衍生的經濟、社會領域的不對等,嚴重影響了京津冀一體化。

  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是,北京早在幾年前就開始對外地車輛限號,不准其在核心時段進入北京核心城區,天津也在年初限車,鑒於京津被河北三面包圍,京津限制外地車輛,實際上主要就是針對河北。如果河北反制北京,不讓北京車輛在核心時段進入河北,則不到一周,北京必成為一座死城。而由於政治地位不對等,河北並不敢限制京津車輛,尤其是不敢限制北京車輛,由此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北京在長期吸走河北的資源之後,還不准河北人進入北京,河北犧牲日多,京津索取日大,長久下去,必然難以共振。目前,天津方面希望與北京互相開放車牌。其實,未來天津可聯合河北,敦促北京開放。

  京津冀一體化,不僅在於硬件的一體化,如交通一體化和產業轉移,更重要的在於互相成就,互相開放。由此,京津冀資源能夠互相流動,而非單向流動,才可以實現最優配置。

  事實上,相對於政治地位的對等,對等開放,則比較現實,亦比較容易推行,尤其是京津兩市,應有此氣度和遠見。在車牌互相取消限制之後,未來京津冀可實現一系列對等開放,如統一高考,北京的功能分解與遷移,部分高校,央企、醫療資源向河北的轉移等,均為對等開放的應有之義。

明確定位產業協同

  京津冀比鄰而居,卻不能肝膽相照。其中一個很大原因,當是彼此定位的模糊乃至重叠。天津雖被國家規劃為中國北方的經濟中心,但是北京卻不僅是中國整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亦是北方事實上的經濟中心。

  不僅天津與北京之間競爭激烈,存在產業雷同,天津與河北之間亦存在諸多競爭。比如在港口方面,濱海新區憑借港口優勢快速崛起,而河北則祭出了曹妃甸港、黃驊港、秦皇島港等,欲與天津港一爭高下。相對長三角諸城市之間的互相促進,京津冀經濟區卻互相制衡,天津沒有向西北對接北京,而是南向海洋,同時河北亦在海洋與天津爭雄。由此,京津冀的經濟總量,在全國經濟的占比逐步下降,無法與長三角和珠三角比肩。

  未來,京津冀一體化首先要解決“定位問題”:北京是“政治、文化、國際交往、科技創新中心”四大中心;天津應該是經濟中心和高端製造業中心;河北應該是大眾製造中心。目前,北京產業升級基本完成,服務業、高新產業與文化產業發達。天津擁有北方第一大港,且土地資源豐富,發展大型製造業、高新科技產業等均有巨大空間。按照天津目前的發展速度,十年內總量追上北京並不難。而河北,則可重點發展製造業,承接北京和天津的產業轉移。其實,京津冀的產業轉移,就是要解決“互補問題”。但現在出現的一個傾向是:大家都只想搶“香餑餑”。北京在資源分解中,不能只想拋棄低端,動物園服裝市場要轉移,但高端資源也應該分流部分。比如央企、一些高新產業,也該分流到天津和河北。而廊坊前不久也聲稱,首要承接高端資源,這也是值得警惕的。

  不過總體而言,未來仍值得期待。理想狀態下,京津冀三地發展階段不同,可更多實現互補。從產業結構來說,北京的服務業占比已超過75%,為大陸城市中最高;而天津依托濱海新區,處於工業化的後期;河北目前工業化程度比較低,正處於中期,傳統產業的比重比較大。

  目前,定位最明確的是長三角諸城市,產業協同最具效應,上海的龍頭地位毋庸置疑,是長三角的經濟中心,同時兼備金融、高新產業、服務業、港口物流等方面的中心。除上海外,其它城市都有其獨特的定位:南京主要側重於物流、重化和信息產業;蘇州和常州則專攻現代製造業;無錫集中於信息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相互之間實現了“特色發展、錯位發展、梯度發展”的模式。未來,京津冀亦需要建立在精准定位基礎上的產業協同。

建立京津反哺河北機制

  馬歇爾計劃舉世皆知。當年,美國之所以扶助西歐,除意識形態接近外,更重要的因素在於,如果西歐經濟塌陷,則美國亦無法獨善自身。任何一個經濟體,都需要相對對等的經濟夥伴。同樣,京津未來需要對河北實行類似的“馬歇爾計劃”,以扶持和反哺河北。

  一直以來,河北為京津做出了巨大的犧牲。2005年-2010年,河北省向北京輸送的勞動力平均每年在100萬人左右;向天津輸送的勞動力平均每年在60萬人左右,且呈逐年增加態勢。在河北省人均水資源也極為緊張的情況下,僅2008年-2012年,河北向北京應急供水總量就超過10億立方米。

  承德至天津的“引灤入津”工程,每年為天津提供的水資源總量超過5億立方米。為保證北京的水源,河北張家口的官廳水庫區域很多產業被禁止,北京密雲水庫上游為河北的承德市,當地亦有很多產業被禁。某種意義上說,這都是河北對於北京發展做出的犧牲,但這種犧牲,目前沒有得到應有的補償。這就需要來自中央層面的協調機制,建立國家層面的轉移支付能力。

  未來,京津冀的環境治理不可能單城獨進,尤其是北京和天津的環境,要受到河北的巨大影響。如河北的環境治理不力,則北京和天津投入再多的經費,也將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目前北京投入治理霧霾的經費高達7600億,加上其他費用,預計未來將達到1萬億。而河北卻沒有這個財力。未來北京的治污經費,也應有河北的一份。

  此外,要治理污染,河北產業的諸多產業將被調整,鋼鐵、水泥等產業勢必受到限制,河北與京津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可能完全拋棄傳統產業,應該有相對的激勵機制,促進河北迅速完成產業升級。(時間:4月8日 來源:京華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