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反腐的“好戲”在後頭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18 11:10:34


  從“周一打老鼠、周末打老虎”,到“老鼠老虎不分周末一塊打”,再到“休息日也打大老虎”,正在拉開的反腐序幕,劇情緊凑,高潮迭起,其雷霆萬鈞之勢,贏得了最大的民意支持。不過,從互聯網到個別媒體,也出現了某些不協調的聲音,儘管這類“雜音”無礙反腐大業,但如果不加釐清、辨析,也會擾亂公眾的視線。

雷霆反腐剛拉開序幕

  時政類媒體偏好總結和梳理,但在反腐這件事上,這些媒體卻面臨不少尷尬:剛剛摸出“周一打老鼠、周末打老虎”的“節奏”,馬上就變成“休息日也打大老虎”;剛剛獲得的反腐成果的數據,可新的數據卻在不斷刷新;剛剛震驚於揪出部級、副部級大老虎,可更大的老虎“橫空出世”;剛剛總結出“家族式腐敗”、“團夥式腐敗”的腐敗“規律”,可更加隱蔽、更具有迷惑性的腐敗方式,又讓人眼花繚亂。

  這不是媒體的過錯,而是由混合型腐敗征候群的性質所決定。前幾期“開腔”版談過,從腐敗現象來看,當今中國的腐敗具有幫派寡頭式和權貴式特征;但從反腐的手段、效率來看,某種程度上又符合精英卡特爾式和權勢市場型特點,既有競爭性平衡,又有制度性制約。

  幫派寡頭式和權貴式腐敗征候群,是典型的“流寇式腐敗”。這種腐敗首先破壞了經濟秩序,扼殺創新活力,阻礙了一個單位、行業、領域的正常的經濟發展。更嚴重的是,腐敗分子在獨享腐敗成果時,腐敗的惡果卻由民眾來買單。比如作為“重災區”的國土資源部門,從已公布的一些城市的國土部門負責人的案例來看,這些人本該承擔為市民提供居住權的責任,可他們要麼淪為個別不良開發商的奴婢,要麼敲詐開發商並迫使其“合作”,共同打劫老百姓。據新華社報道,因涉嫌嚴重違紀正接受組織調查的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局長、黨委書記李俊夫,就涉嫌“暗箱操作”推高房價,讓“房奴”們無端端承受高房價之痛。

  “流寇式腐敗”是一種雁過拔毛、竭澤而漁式的腐敗,其程度、規模、層級以及貪婪的“吃相”,都符合美國學者邁克爾•約翰斯頓描述的權貴式征候群。但是,從當今反腐的力度、手段和效率來看,它又超越的權貴式而接近於權勢市場型。中央高層以雷霆萬鈞之勢反腐,傳達的信息非常明確:執政黨對腐敗現象零容忍,反腐沒有禁區,不管是在職還是離任,不管現在和以前當多大的官,不管是地方還是軍隊,誰腐敗就查誰,而且一查到底。正是這樣的決心和信心,才使得反腐的成果和效率超越了一些時政類媒體的預期,這些媒體過去擅長的“總結”和“梳理”現在不靈了,過去擅長的“預見”和“展望”在某種程度上也失效了。這種節奏上的“無序”,恰恰表明一種恒定的“有序”,即:反腐序幕才剛剛拉開,“好戲”在後頭。

警惕“雜音”擾亂視線

  中央反腐大快人心,贏得了民意的最大支持。可是,輿論界卻出現了個別的“雜音”,要麼對反腐冷嘲熱諷,要麼橫挑鼻子竪挑眼,要麼以高高在上的口吻大談所謂“治標”與“治本”,要麼杞人憂天地擔心所謂“擴大化”,這些“雜音”,與此前某媒體在社評中公然主張的“適度容忍腐敗”一脈相承。

  比如,針對中紀委通報落馬官員“通奸”,新浪微博中就有人發帖稱“通奸治罪是破壞法治”,說這種表述是“道德上的妖魔化”,讓道德治罪泛濫成災,從而“破壞現代法治社會的建設”。其實,中紀委在通報時講得非常清楚,對普通公民而言,我國的刑法及相關法律中一般情況下沒有對“通奸”作出定罪的規定。但是,在黨紀中則有相關的懲戒規定,違紀受紀律處分,犯罪交司法機關。

  就在昨天上午9時55分,中紀委官網在通報青海省委原常委、西寧市委原書記毛小兵涉嫌違法犯罪案例時,也通報了其“與他人通奸”的事實。新京報在當天的即時報道中“總結”,毛小兵系十八大以來第25位被調查的省部級官員,也是今年以來第8位被調查的省部級高官,同時還是十八大以來第16名被通報具有“通奸”情節的落馬高官。對“通奸”的密集通報,明明是釋放出進一步強化“黨紀嚴於國法”的信號,怎麼就成了“破壞法治”?再說,官員“通奸”免不了權色交易與權錢交易,損害公共利益,怎麼就是“道德上的妖魔化”?

  再比如,在中央反腐漸入佳境之時,有媒體提醒“整風不能搞成整人”,擔憂無限上綱、層層加碼,“搞得人人自危”。事實上,此輪反腐依托於法治,違紀的交紀律處分,違法的交由司法機關。就在昨天上午,中紀委通報了對江西省委原常委、秘書長趙智勇和雲南省委原常委、昆明原市委書記張田欣的處理結果,兩人均被降級。而同為原省委常委級的毛小兵就沒那麼“幸運”了,其涉嫌犯罪問題及線索,由紀委移送給了司法機關來依法處理。對他們三人的不同處理結果,恰恰說明了中央反腐不是“整人”,而是“救人”,怎麼可能“搞得人人自危”?

  此外,還有一種聲音說,如今的反腐已經“反得官員不敢做事”了。這種論調貌似很新鮮,在網絡輿論中也有一定市場,但終究只是“適度容忍腐敗”的新變種。所謂“不敢做事”,既有“想做事”的表白,要有“不做事”的要挾,在話語策略上,它比“適度容忍”要“高明”一點點。

讓權力健康運行

  不過,所有以上“雜音”,都不及“不反腐亡國,反腐亡黨”的論調有迷惑性。這種迷惑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它以正確的前半句掩蓋錯誤的後半句;二、它以貌似關切黨的前途的正確目的,掩蓋方式、程序及結果上的錯誤,從而對立黨與國的關係。

  腐敗涉及信任濫用,過去對腐敗的定義,是指腐敗分子為牟取私利而濫用公共權力和公共資源。在安然公司會計醜聞發生之後,透明國際於2002年將腐敗重新定義為“濫用委托權力以謀取私人利益”。委托權力比公共權力涵蓋的範圍更廣,能夠更準確地反映廣義上對於公共利益的理解。由此推導,腐敗危及公共利益,中央反腐的力度有多大,對公共利益的保護就有多大。這個意義而言,“不反腐亡國”表明了當前社會的危機程度,表明了反腐的艱巨性與迫切性。

  然而,“反腐亡黨”卻是錯誤的推導。由於過去的腐敗存量積累太多,現在反腐一下子暴露出了那麼多貪官,的確影響執政黨的威信。而此輪強力反腐,將一個個貪官拉出來“示眾”,公眾在最初的震驚、興奮之後,也的確容易對這些官員產生“審醜疲勞”,甚至對黨失去信任。但是,中央基於法治前提的反腐敗,恰恰表明了救國救黨的決心,表明了執政黨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黨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所以,正確的表述應該是:“不反腐,既亡國又亡黨;反腐,救國又救黨”。

  當然,反腐敗不僅僅是抓貪官,而應該注重制度建設,防止權力濫用,但不抓貪官,又如何進行制度建設?不“治標”,又如何“治本”?人們總是天真地設想,一下子就把制度設計得非常健全、完美,然後讓制度行事,防止腐敗發生,該有多好。可是,如果既得利益集團把守著制度的關口,又怎能建立健全制度?典型的例子是房地產信息統一登記制度,至今還在不斷“爽約中”。

  “治標”是“治本”的前提,“治本”是“治標”的結果,當前的反腐是拿“治標”做引子,最終引向“治本”,使包括公共權力在內的委托權力,在公眾的約束、監督之下,更加健康地運行。(時間:7月17日 來源:晶報 作者:李鴻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