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死亡率”為何一露頭就成了“風箱裡的老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01 12:57:18


  衛計委剛出台的《二、三級綜合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標准》(徵求意見稿)裡規定:三級醫院住院患者死亡率不高於0.8%,住院手術死亡率不高於1.4‰;二級醫院住院患者死亡率不高於4.0‰;住院手術死亡率不高於0.28‰。這一標准一經公布,立即引發爭論。先是衆多網友不爽,接著醫學界吐槽。盡管衛計委回應稱這是引導性指標,不是強制性指標,只是告訴醫療機構和人員在執業中確保質量和安全,但仍不能制止各種質疑聲。

  限制“死亡率”的出發點是好的,從這個徵求意見稿的字面上看,最大的受益者應該是普通患者——有誰想死在醫院裡呢?然而,當網友@馬醫生根據媒體報道,整理了“說說衛計委最新政策會對老百姓產生的影響”圖說新聞後,該微信閱讀量竟達到15萬,並被多次轉發。衆多網友點贊少而擔憂多:以前,醫院為了控制醫保總額,拒收醫保病人;以後,醫院為了控制死亡率,會不會拒收危重症病人?醫學界的吐槽更為激烈。不少醫生認為,各級醫院只要把快死病人趕出院,或對危急重症患者採取拒診,或玩數字游戲,患者死亡率都可低至為零……

  “死亡率”風波再一次讓我們看到了“醫患關系”的脆弱和不堪一擊。為什麼醫患雙方都對這個徵求意見稿這麼敏感?首先,患者不相信醫院。他們想到的不是死亡患者減少,而是醫院可能因為這個減少的“死亡率”而出“歪招”。其次,醫院害怕患者鬧事。要知道,造成目前醫患關系緊張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患者死亡——家屬不希望患者死亡;而有的患者又不得不面對死亡。給二、三級綜合醫院定患者“死亡率”,是否有可能成為壓垮醫患關系的最後一根稻草呢?

  前些日子,安監部門提出四項考核指標:億元GDP生產事故死亡率、工礦商貿十萬從業人員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煤礦百萬噸死亡率。這四個“死亡指標”同樣引起極大反響。有評論稱,如此指標“主觀上是為少死人,實際上卻是為死人開了綠燈”,可謂一針見血。雖然此次衛計委回應稱患者“死亡率”不是給醫院劃定的“紅綫”,但將這個“客觀數據”放在醫院“服務質量”一節中,明顯是將患者的“死亡率”和醫院服務質量進行了“掛鈎”。這種目標優先的行政思維是吃力不討好的根源。

  有一個觀點值得提倡,就是:與其在“死亡率”上做文章,還不如在“好評率”上動動腦子。醫療機構如果也能像“淘寶”一樣,讓患者就醫後能給個“好評”、“差評”什麼的,估計比這個不靠譜的“死亡率”更能提高服務質量。(來源:大連日報 作者:雪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