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不能以“實用主義”名義删除古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28 11:31:07


  上海一年級上學期語文新課本删掉了舊版的全部8首古詩,同時課文從45篇縮減為40篇,識字量和寫字量因此比原來減少16%和45%。這次修訂,源於今年兩會期間上海市政協委員、普陀區洵陽小學校長朱乃楣提交的《關於“切實減輕小學生學業負擔”的建議》提案。 

  任何一次改變,都不可能做到完美無爭議,但唯有不斷地改變,才能對這樣的不完美加以修正。但,顯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抱著這種長遠的心態,去理解、接受這樣的改變。網友評論中,充斥著略顯著急和偏激的“彈”“贊”,而教育的危機,正是暗藏在這樣的心態後面。

  有“彈”者,動輒焦慮,片面擔心這是對古詩教育的全盤否定。這些人對教材及學校教育依賴甚深,他們甚至沒有看完新聞全文,被删的8首古詩其實仍在聽力教材之列,以保證孩子們“無負擔欣賞”;他們更沒有用心理解,在時下倚重的“興趣閱讀”教育延伸中,“詩”毫無疑問仍擁有一席之地。但凡未入學的低齡兒童,牙牙學語時都會念幾首古詩,足見朗朗上口的古詩對兒童並不全是“障礙”。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而當代詩人歐陽江河也說過,詩歌有兩個文本:一個是聲音文本,一個是文字文本。這就是此次教材變動的意義:去除生澀的文本,保留生動的聲音閱讀。詩歌沒有因删除死去,詩歌的價值,只是換一種方式更好地呈現在孩子面前。這種改變,也不失為一種傳承。

  至於有“贊”者,特別是高呼毫無實用的古詩早該删除者,則充滿粗暴。這種論調,根本不在乎中國文化對國人的精神價值,甚至連對當今國學熱潮下“精神空乏”的現實都缺乏起碼的體察和關照。這種以“實用”的名義來否定詩歌的價值,倒是蠻符合當下教育走不出的功利和短視之歧途。實用主義這個詞,來源於西方,卻在中國變形。同樣以實際效果為最高目標,但西方實用主義著眼長遠,並不否定精神價值。而中國式實用主義,要的卻是最直接應用,最短期功效,以及立竿見影的回報。正是這種功利主義的土壤,才總滋生出“讀書有沒有用”以及“詩歌有沒有價值”等奇談怪論。

  正是無法根除中國式實用主義的影響,高喊“減負”的中國教育,其多數初衷良好的改變,都像上述簡單“彈贊”一樣,在人們的變形理解中,動作變形,效果變形。最大的惡果,莫過於素質教育為名的“興趣培養”,因為不尊重孩子的個體選擇,正在惡變成孩子們新的重負。被教材“鬆綁”的孩子們,剛出虎口,又進狼窩。這種“中國式實用主義”的陰影,才真正值得焦慮。

  俄羅斯詩人布羅茨基說,讀詩的人一定比不讀詩的人這一生更幸福。那些中國式實用主義者們,一定看不到這種幸福的價值。(來源:成都商報 作者:曾茜)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