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删除古詩”不必驚言“删除文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28 21:21:32


  今年上海一年級上學期《語文》教材的修改,可謂有點兒“傷筋動骨”。除了舊版的8首古詩被删得一首不剩,還包括删去了原先5篇篇幅較長、內容較深的課文。而這當中,儘管外界對5篇課文的被删異議不多,但對古詩內容的“全軍覆沒”,則顯得爭議頗大。一項最新的網絡調查也表明,持正反意見的幾乎不相上下。而我還是認為,“删除古詩”不必驚言“删除文化”。

  按著現實中存在已久的“贏在起跑線”思維,如今的許多小孩,即便尚未踏入小學門檻,也已通過早教早學,能夠搖頭晃腦地背出好幾首的古詩來了。在此語境下,翻開小學語文課本,反而見不到一首古詩,豈不白白浪費了“起跑”準備,也枉費了家長們的一片“苦心”?我想,這其實是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删除古詩”,甚至把會背詩當作了“有文化”,不過是為了滿足某些家長的一種虛榮心。

  有識之士早就指出,小學一年級確實沒有必要急著學古詩、背古詩。源遠流長的經典古詩,自然代表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但也不應忽略一點,這些文化的精粹和精華,應該在有一定詞匯量時再去學習。否則就似拔苗助長,只會讓小孩子們普遍產生“消化不良”。而更重要的考慮還在於,讓那些啟蒙初始的低年級孩子,一進校園就面對艱澀難懂的古詩去死記硬背,恐怕只會催生其厭學情緒,反而得不償失。

  “删除古詩”不必驚言“删除文化”。要知道,上海之所以對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作出“瘦身”嘗試,是因為今年上海兩會期間,以市政協委員、普陀區洵陽路小學校長朱乃楣等為代表的一批一線教師,通過實踐和分析,才向市政協提交了《關於“切實減輕小學生學業負擔”的建議》。而現在《語文》教材出現的這些改變,則正是教材設計要把握學生年齡特點與學習規律的積極體現。而且,對比來看,人教版和蘇教版的課文數均明顯少於滬教版,上海教材的“瘦身”之舉,並不顯得有多突兀。

  “消化不良”的古詩何妨慢些再學。一些家長對於“删除古詩”表示遺憾情有可原,但卻最好不要將此稱作“矯枉過正”。事實上,依著目前許多地方低年級《語文》教材的設計模式,咱們只求“填鴨教育”、不善“循序漸進”的現象,仍然頗為突出。譬如,《收獲》雜誌副編審、作家葉開就曾表示,“現行小學語文課本中還是有不少無趣的內容,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最需要閱讀的動物題材小說卻一篇都沒有”。同樣,最近在微信上大熱的“美國加州小學語文教材”,體量雖大,卻都以精美的繪本形式為主,由淺入深,有趣優美,自然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如此說來,暫擱一邊的古詩,等孩子們學習興趣越來越濃時再去認真捧讀,有啥不好的呢?(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司馬童 本文略有删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