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除了古詩我們還記得幾篇小學課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28 21:23:15


  滬版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瘦身”的意圖很明顯,就是為小學生減負。課本變薄得到了上海小學教師和家長的一致認可,網友也是好評如潮,唯一的爭議在於,新課本删除了舊課本中的全部古詩,這樣做合適嗎?

  某網站就此發起調查,贊成删古詩的和反對删古詩的差不多一半對一半,可見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存在很大分歧。的確,雙方都有很過硬的理由——贊成者認為減負就要減到底,為了孩子們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沒有什麼是不能減的;反對者立足於傳承母語精華,豈能把古詩當成糟粕扔掉?

  本人一向主張小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玩,不能被課業過多占據玩的時間,小學課本當然是越薄越好,因此似乎應該加入到“贊成”的陣營中。但一想到古詩都被删除了,又覺得心裡不是滋味兒。所以在這個問題,我也有些舉棋不定。

  後來捫心自問:除了古詩,你還記得幾篇小學課文?答案接近於零。於是我堅定地投了反對票,反對小學語文課本删除古詩。

  反對理由無關傳承母語文化的宏旨,而是我並不認為古詩是小學生難以承受的負擔。入選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的古詩,如《尋隱者不遇》、《靜夜思》等,皆語義淺顯,且無生僻字,孩子們易於習讀。即便詩中的深遠意境和哲學思辨孩子們一時難以領悟,但至少,這些古詩是朗朗上口的,是有韵律之美的,這些美好之處孩子們一定感受得到,並樂在其中。

  而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些既無美感又無童趣的道德說教文章,我就看不出比古詩高明在哪裡。比如蘇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中有一篇《奶奶的白發》,大意是一個孩子問奶奶,為什麼“我”的頭髮是黑色的而奶奶的頭髮是雪白的,奶奶回答白發一半是因為爸爸一半是因為“我”,於是“我”就慚愧地低下了頭,說再也不讓奶奶操心——六七歲的孩子分分鐘就被奶奶教育成孝子賢孫,這也太離譜了。弘揚孝道好是好,但課文也不能編造得過於生硬。

  我們的教育傳統是寓教於樂、文以載道,可拿出來教育孩子的東西經常是有教無樂、有道無文、面目可憎。而好的古詩就沒有這些毛病,有沒有教育意義另說,至少古詩的語言文字是美的,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為什麼長大成人之後還能記住的小學課文就是那麼幾首古詩?恐怕興趣是很重要的原因。筆者記憶中,小學時代背誦古詩的積極性要遠遠超過背誦其他課文,並且,這些古詩之於我真正稱得上一生受用不盡。

  給小學生減負很好,但怎麼減大有學問,並非删掉幾篇課文、減少幾個生字就能達到預期效果,還要看孩子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根據孩子們的心智發育程度和興趣點,有針對性地删減課本內容,這是一個去粗存精的過程。教材編寫者大概是覺得分辨課文優劣比較困難,於是就拿古詩開刀,想當然地認為“古”的東西一定是孩子們討厭的和難於接受的,其實不然。上海的小學語文老師和家長們普遍覺得古詩很受孩子們歡迎,如今從課本中删除,只好將其列入課外“拓展閱讀”——這等於是加壓了。早知如此,教材編寫者“動刀”之前,為何不能聽聽老師、家長和孩子們的意見呢?(來源:春城晚報 作者:姚文輝 本文略有删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