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埋兒養老”是權力思維的笑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28 11:45:07


  “二十四孝”故事,堪稱傳統文化既有精華又有糟粕、不可全盤盲目傳承的一個“標本”。雖然其中有的故事目前仍有借鑒意義,但有的已與現代法治理念背道而馳。

  比如“郭巨埋兒”,講的是一對年輕夫婦生下兒子後,因害怕多了一張口會影響贍養父母,於是就挖坑活埋兒子……魯迅先生對此非常“反感”:“實在替這孩子捏一把汗……倘使我的父親竟學了郭巨,那麼,該埋的不正是我麼?”古人畢竟缺乏法治觀念,可以理解,但令人不解的是,六安市的官員們一想到農民們的“老有所養”問題,為何就本能地到古人那里去尋找靈感,而不是借鑒當代世界的成功經驗?

  可以斷定,對於目前農民們的養老問題,到傳統文化中是無法找到根本的解決辦法的,因為中國古代絕大多數時間百姓都很窮,子女都缺衣少吃,官方更是一個銅錢都不給老人,而且目前的現實與古代大不一樣,比如留守老人現象,這在過去是極少存在的,所以不可能解決得好。由於沒有社會保障、公益事業的概念,那時都是子女直接贍養老人,這種做法有很大一個缺陷,就是老人能否被可靠地贍養,取決於老人和子女的貧富和子女的自覺,如果子女有能力而不孝順父母,也只能靠當地德高望重之人和親戚鄰居的幹涉,不會被強制,所以,“老無所依”的現象在古代是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這也是皇帝推崇“二十四孝”故事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在當今時代,人類文明已經找到了更好的贍養老人的思路,那就是用立法的辦法,讓政府從稅收中拿出一部分錢,給所有達到一定年齡的老人發放足以過上體面生活的養老金,讓每個人都享有可靠的養老保障。其實,這仍然是一種“孝道”,仍然是用年輕人的稅金來贍養老人,只不過不是子女直接贍養老人而已。由於這種保障是法律規定,是國家行為,是老人的公民權利,任何人不得侵犯,更與老人本人有無積蓄無關,與子女的貧富無關,即使子女沒有孝心,也不至於生存不下去,所以可以杜絕大面積老無所依現象的出現。這,已經在許多國家成為現實。

  當然,由於種種原因,這種類型的養老保障,我們目前只覆蓋了黨政事業單位及國企的退休人員,對於其他群體尤其是農村老人,這種保障還很不到位,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他們還必須依賴自己的積蓄和子女的贍養。從這個角度看,六安市的官員們如果真的關心老人的贍養問題,那也應該首先從現代養老理念上去尋找靈感,多借鑒,多思考,努力促使更科學、更可靠的現代養老制度的進步和完善,其次才是到古人那里去尋找一些經驗,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首先把“二十四孝”故事翻出來照抄,甚至把堪稱喪失人性、極其殘忍、與法治社會格格不入的“毒品”製作成公益廣告向公衆宣傳,這不但毒害公衆的思維,而且成為那些參與決策的官員的一大笑柄。(來源:大河報 作者:岳建國 本文略有删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