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今天,我們如何談論孝道與傳承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28 15:35:58


  “探知中國人孝心,有一個最讓人滿意的方法,即翻尋‘四書’和其他經典,尤其是《孝經》中的有關教導。”美國人明恩溥於差不多一百年前的論述,再次在今天得到了應驗。這是一條出現在安徽省六安市街頭的公益廣告:日前,該市以二十四孝故事為題材製作了一批街頭公益廣告,其中“埋兒奉母”的故事引發廣泛爭議。這個典故的大意為:郭巨因為家貧,害怕有了兒子不能侍奉老母親,於是決定挖坑將兒子活埋。有市民表示,“埋兒奉母”宣傳的是愚孝。製作公益廣告牌的單位稱,選“二十四孝”是上級領導的決定。目前相關公益廣告牌已經撤走。

  總有一條公益廣告讓人潸然淚下。其實關於中國人的孝道,魯迅先生還說過另外一句話: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於發生反感的,是“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件事。先生之所以會產生厭惡乃至反感,是“因為現在已經知道了這些老玩意,本來誰也不實行”——如果說一種孝道的兌現,需要抱以犧牲自己兒子的堅定決心,這不僅是人倫的兩難抉擇,也注定“埋兒奉母”式孝順只能停留於傳說的層面,很難真正被仿效。既然古老的孝道原本就是虛妄且殘忍的,那麼再以一種街頭公益廣告的形式而出現,招致沸揚的現代議論,這只會是必然的結果。

  常識就在那裡,誰人都能看見與釐清。正因為如此,一種斷然將“埋兒奉母”之公益廣告掛上街頭的行為,就愈加顯得格格不入。明顯落後於時代心理的故事是如何登上公益廣告的?按照廣告牌製作單位的說法,這是上級領導下的決定。如果此言不虛,則構成了更大的懸疑。公共標語不是隨意的塗鴉,當有著基本的甄選程序;而指向孝道文化的公益廣告,則包含著引導社會風尚的功用,尤其需要評估和徵求意見的過程。一句“上級領導下的決定”在隱喻著什麼?是公益廣告不過僅僅是為了宣傳,還是公共管理者本身就留存著對於孝道的成見乃至誤解?

  發展在路上,時代在勇往向前,毋庸置疑,孝道本身亦在經歷一個同步嬗變的歷程。時至今日,當我們談及孝順與對高齡者的贍養,基本的遵紀守法的前提已不必再說,除此之外,談及的也不再是子女和父母間的單向關係。今日的孝順,不複是單純的對父母物質上的供養,精神贍養的話題早是社會最高頻的熱詞之一。同樣需要被著重強調的是,時下對於高齡群體的關照與眷顧,已遠非子女者一方的責任,“養兒防老”固然不可或缺,但伴隨著銀發年代的逼近,國家的養老責任越來越顯重要。只有養老成為國家安排,老年群體的幸福晚年才是真正可期的。

  遵從傳統和與時俱進從來都是兩條並行的腿,不能瘸著走路。為什麼要拿那些過時的例子來教育今天的人們?是不是在一些管理者看來,談到如何贍養老人,在街頭巷尾隨意竪上幾個形式主義的公益廣告,它們就是地方政府應有的昭示?是不是在一些職能部門的出發點中,依舊有著刻板成見“養兒防老”的責任歸屬?我們不想說如此反問中沒有放大的成分,但無論如何,這都應該是一個引起足夠重視的公共議題:老齡社會已至無法逃避的發展階段,個體者在焦慮和倍感壓力,對於公共的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它們又該如何去展現“現代性”的態度?

  今天,我們如何來談論孝道,或者是讓其成為人人皆可接受的生活方式?傳統當然有著精華,但不宜將孝道作為一種精神風貌來無限制地強調。數據表示,我國老年人口2013年已在2億左右,且以每年1000萬的速度在持續增長,成為當前世界上唯一一個老人人口超2億的國家。未富先老的大國,未老先憂的養老應對,這更是我們今天不得不直面的“白頭困境”。相比起陳腐的“埋兒奉母”故事,“明天誰來為我們養老”才是最應該走上街頭的宣傳和回答。然而就是這樣,總有一則二十四孝故事讓你啼笑皆非,總有人不厭於把過時的理念千百次地重複。(來源:瀟湘晨報 作者:王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