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埋兒奉母”孝德故事不宜較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28 15:42:58


  公益廣告何以弄巧成拙?不妨看看“埋兒奉母”故事本身,說晉代有一個叫郭巨的孝子家境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與妻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複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歡天喜地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原來是一個帶有悲喜劇性質的童話故事!其所傳播的,無非是“孝心能得好報”這樣的理念。其實灌輸這一理念的神話,在“二十四孝”中還有一些。比如春秋剡子的“鹿乳奉親”、東漢董永的“賣身葬父”、東漢姜詩的“湧泉躍鯉”、三國孟宗的“哭竹生笋”等,無不是說孝行能感天動地,神人共贊。這樣的孝德神話,與孟姜女哭倒長城一樣,可視為一種感人的藝術誇張,如若真將其當成現實生活,那就像把魔術當成特異功能一樣,必然十分糾結,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另外,“二十四孝”中,看似不是神話,但帶誇張、渲染性質的,更有不少。比如“恣蚊飽血”,說晉朝人吳猛8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貧無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若去較真,這故事就很荒唐可笑:赤身引誘蚊子,豈不使蚊子越聚越多?不僅自己會被咬得瘡痍滿目,父親也逃不掉蚊子襲擊。再如有名的“臥冰求鯉”故事,化解河冰難道就沒別的辦法,非得解衣俯臥冰上?較真起來,簡直荒唐可笑。一些論者稱之為“愚孝”,便是如此。

  然而我們看待這些古代孝德傳說,不能只糾結於外表和形式,而忽略其表達的精神本義,否則,“愚公移山”也會成為“愚勤”、“瞎忙”。我們應該用一種“過濾”的眼光去看“二十四孝”,即濾去其怪誕的外表,而吸收其傳承的精神營養。換言之,在學習古代經典過程中,應該融進理性與思考,進行自我咀嚼和自我消化,而不是生吞活剝、照貓畫虎。

  當然,類似“埋兒奉母”、“賣身葬父”之類的古代故事,帶有濃厚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封建烙印,與現代文明和當今追求的法治精神背道而馳,即便是添油加醋的神話傳說,也容易引發人們對於法律的漠視,其負作用可能大於正面效應,最好是當糟粕予以剔除。六安市在製作“二十四孝”公益廣告時,未加甄別、處理,“原汁原味”端出來,可說是一種不動腦筋的懶漢做法。前段時間媒體曝光一些地方的“女德班”宣揚女性應逆來順受,精華與糟粕不分,同樣也是不負責任、不動腦筋、將糟粕當噱頭的結果。

  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才有生命力。當今我們弘揚傳統文化,必須是一種回歸理性的繼承,只有去粗取精,並融入時代元素加以冶煉,斑駁的傳統文化才能瀝去銹蝕、融進新鋼,煥發既厚重又耀眼的光彩。(來源:長沙晚報 本文略有删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