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穹頂之下的柴靜與我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04 11:54:55


霧霾中的北京
  央視的兩位原主持人,相繼去了美國,一個是崔永元,一個是柴靜。前者自費拍了有關轉基因的專題片;後者如您所知,便是2月28日被瘋狂刷屏的專題片“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

  相同的是,兩位名主持,都離開了成就自己聲名與事業的央視,都衝著中國人最關注的兩個話題完成了單位行為與個人行為的轉型。不同的是,一個以宣戰的姿態出手,充滿著男性的鬥氣;一個以無言的方式告別,表現出女性的沉穩。

  百分鐘的霧霾調查,能夠以刷屏的方式傳播於網絡,這是一個奇跡。它告訴媒體與傳播者這樣一個道理,所謂“內容為王”,其實不在技術層面,而在良知與責任。柴靜自費百萬的小製作,帶給社會的震撼,是許多傳統媒體的大製作無法企及的一個高度。

  在柴靜身上,我們感受到的不是成就自己,而是成就這個社會。在這個自媒體專題片中,央字頭的部委,都被客觀且不失心平氣和的報道,擺在公衆面前。這些衆所應知、卻衆所未知的事實,以自媒體的方式呈現在我眼中,可以說是迄今為止最深度、最生動的有關霧霾的專題片。

  柴靜的“穹頂之下”瘋傳網絡,不排除受衆對於這個近年來淡出觀衆視綫的爭議人物,有著進一步好奇的圍觀心態。此前對於柴靜美國產女、對於她的去職,各種猜測、各種臆想,從未間斷過。而爭議最多的,便是真愛國還是假憂國。甚至對於柴靜從美回國時戴的一副口罩,都被窺探者演繹出各種遐想。而對於這些議論,柴靜幾乎很少回應。

  柴靜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回應了世道的複雜、人心的叵測,也以這種方式,給社會轉型、傳播形態轉型時期的中國,重塑了媒體人的概念。這個概念便是,以公共利益為己任,以知性傳播為使命,將愛自己、愛孩子、愛家庭,與愛大衆、愛社會、愛祖國融合在一起,可以沒有飯碗,不能沒有責任;可以沒有撥款,不能沒有擔當;可以遭遇非議,不能沒有良知;可以沒有回應,不能沒有作為。

  因了這份擔當和作為,用更自由、不連累的方式去表達情緒與事實,用更實在、不虛妄的方式去傳遞思想與愛心。“穹頂之下”有這一段獨白:歷史就是這樣創造的,就是千千萬萬個普通人,有一天他們會說不,我不滿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諉,我要站出來做一點什麼。我要做的事,就在此時,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在此生。

  不是誰的喧嘩聲越大,存在感便越強。不是誰的飯碗捧得越大,成就感便越大。穹頂之下,芸芸衆生,同呼吸的不只是自然空氣,共命運的不只是環境生存狀況,更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能否真心想到一起,做到一起。

  少些埋怨,多些擔當。少些猜測,多些實幹。如果人人都少裝糊塗甚至不裝糊塗,個個都獨立思考而不虛妄為是,我們的穹頂之下,清新的便遠遠不只是呼吸的空氣。(來源:錢江晚報 作者:劉雪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