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穹頂之下”我們期待什麼“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04 13:43:01


羊城晨光中帶輕度灰霾(資料圖片)
  2月28日,著名媒體人柴靜用過去一年時間拍攝的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問世,引爆了互聯網和微信圈。

  這幾天,通過羊城晚報《我有問題問總理》欄目,網友們也向李克強總理發出環保“最強音”:“霧霾啥時候能消失啊?”“何時再見藍天白雲、碧水青山?”“現在汽車太多,油品質量太差,是造成霧霾的關鍵因素之一,為了人民的身體健康,提高我國的油品質量是當務之急,請政府行動起來!”

紀錄片裡的霧霾

  今年臘八節的晚上,柴靜開展了一場演講:霧霾是什麼?從哪兒來?我們怎麼辦?

  柴靜說:“這一年每天醒來,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看一下手機上的空氣質量指數,用它來安排我一天的生活。我就靠盼著一點西北風過日子,我戴著口罩逛街,我戴著口罩購物,我戴著口罩去跟朋友見面,我用膠條把我們家的每一條門縫都粘上。帶著孩子出門打疫苗的時候,她衝我笑我都會感到害怕。”

  2014年,柴靜拜訪了國內外多家研究大氣污染的學術機構,去了一些污染嚴重的現場調研,調查了背後的執法困境。采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改委能源所、工信部產業司、環保部等職能機構,也去了倫敦、洛杉磯等曾經污染嚴重的城市,想找到一些空氣污染治理的教訓與經驗。

  最終,《穹頂之下》回答了三個問題:霧霾是什麼?它從哪兒來?我們怎麼辦?

  霧霾是什麼?——簡言之,空氣動力學直徑小於2.5微米的顆粒。

  霧霾從哪兒來?——我國的空氣污染60%以上來自煤和油的燃燒,霧霾問題很大程度上是能源問題。機動車的增速也是歷史罕見。調研發現我國燃煤和燃油大概存在“消耗量大”、“相對低質”、“前端缺少清潔”、“末端排放缺乏控制”四大問題。

  我們怎麼辦?——中國已經承諾2030年左右碳排放到峰值,碳排放與霧霾同源,有協同減排效應,這個峰值的倒逼,意味著未來只能向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方向去,不走唯GDP道路,整個國家的治理體系、能源戰略、產業結構都會隨之改變,會對普通人的生活產生巨大影響,未來的創造者是抓住先機的人。

“APEC藍”是否可持續?

  大氣治理,民間有呼聲,中國政府也已給自己定下了目標。

  在2014年的APEC會議上,中美發表聯合聲明,中國政府承諾2030年左右碳排放達到峰值,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結構中占20%。

  去年APEC會議期間,北京出現了短暫的藍天,空氣質量一級優占4天,二級良占7天,三級輕度污染僅一天,人們把APEC期間的這種好天氣稱為“APEC藍”,該詞成為人們對湛藍天空和良好空氣質量的向往和期待,也被引申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治理。

  2月28日晚,北京節能環保中心環保工作小組負責人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說,“APEC藍”的出現,除了天公作美,更重要的還是政府採取了強有力的措施。北京及周邊五個省市地區分內外“兩圈”、“兩階段”採取了一系列聯防共治措施。

  作為內圈的北京,從2013年起嚴格實施了《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重點從壓減燃煤、控車減油、治污減排、清潔降塵等四方面實施重點工程。作為外圈的環北京周邊地區,會前專門成立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協作小組。APEC會議期間,河北省有超過2000家企業停產、限產,2200餘處工地停工,實現污染物比2013年同期減排30%;山東省分為重點控制區域和一般控制區域,採取不同措施,有2534個建築工地停止作業,實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塵排放量分別減少2.1萬噸、2.1萬噸和1萬噸;山西省重點加強對燃煤電廠和常年運行燃煤鍋爐的排放監管,把距北京600千米的大同、太原等6市劃為重點控制區,在確保達標排放的基礎上再超額完成污染物排放量減少30%。

  “上述措施換來了寶貴的‘APEC藍’。經測算,京津冀及周邊地區PM2.5濃度比上一年同期下降55%,北京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該名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APEC會議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寄望道:現在北京的藍天是APEC藍,美好而短暫,過了這一陣就沒了,我希望並相信,通過不懈的努力,APEC藍能夠保持下去。

  對此環保專家一致認為:“APEC藍”的實現證明“人努力”是重要的決定性因素。霧霾是可以治理的,“APEC藍”是可以延續的。

  怎樣才能讓“APEC藍”持續?北京節能環保中心環保工作小組負責人建議加大《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落實力度,淘汰落後產能,優化結構,聯防聯控,並強化檢測監管機制降耗減排;進一步加大老、舊機動車淘汰力度;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尤其是在公交、出租車、私人用車領域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推行清潔生產機制,利用清潔生產政策和方法深入挖掘工業、服務業和交通領域的節能減排潛力,推廣應用節能減排新技術、新產品。

新環保法:社會組織可提環境公益訴訟

  治理霧霾,法律法規也在不斷加強保障。

  2015年1月1日,新《環境保護法》正式實施,擴大了環境公益訴訟主體,將民間力量有序地納入到環境治理的機制中,設立了環保公益訴訟制度。明確規定:“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信譽良好的社會組織”,“符合規定的社會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據了解,在新環保法實施前,中國只有1%的環境爭議事件進入了司法程序。

  “今後將有更多訴訟主體,可以代表受污染的群體或單位對環境污染行為提起訴訟,有了這個運行機制,為法律執行建立了比較好的基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全國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孟偉告訴羊城晚報記者,過去環保領域有法不依、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企業違法後仍然繼續生產和排污、破壞環境的現象比較多,而現在大家必須意識到,新環保法是國家的剛性法律,目的是經濟社會發展服從於環境保護的基本要求,而不是環境保護服從於經濟社會發展,這是中國面對的新情況。“新環保法特別強調執法監督,最高法也成立了專門的環境資源審判庭,專門審理環境資源案件,破解環境資源案件‘立案難’‘取證難’等問題。”(來源:羊城晚報 記者:張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