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讓社區減負帶來獲得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13 14:37:09


  “該怎麼證明我媽是我媽!”這是北京市民陳先生日前的感慨。乍聽起來有些好笑,了解事情原委,又讓人一陣唏噓。

  原來,這位陳先生要出境旅遊,得明確一位親人為緊急聯絡人。於是,他想到自己母親。可是,陳先生北京戶口簿上只有老婆孩子的信息,父母在江西老家的戶口簿,早就沒有了陳先生的名字。這讓陳先生頭大了,難道要為這證明跑上近千公里回老家?就算如此,就能順利開到證明嗎?

  對陳先生的痛苦,很多人都有共鳴。因為在生活中,類似令人啼笑皆非的證明,實在太多了,很多堪稱是“奇葩”:要證明你沒犯過罪,要證明你沒結過婚,要證明你沒有要過孩子,要證明你沒買過房……有多少“奇葩”證明,就有多少民眾在被折騰。

  被“奇葩”證明折騰的,也不止是民眾,還有為民眾提供直接服務的社區。此前,全國人大代表易鳳嬌曾列舉過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證明事項。比如,90後去參軍需要社區開具在“文革”期間的表現證明,新農合醫保在異地看病需要社區開具“是否屬急診”的證明……她調研發現,需要社區開具證明的事項有110多項,社區公章被當成了“萬能章”。

  本來,很多“奇葩”證明都是不需要社區來開的。因為社區的屬性是“群眾自治”,不管是城市社區委員會,還是農村村民委員會,都強調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而不是地方政府的“二級機構”,也不是一些部門單位的職能延伸。可是,現在社區被轉嫁了很多職能,不堪重負。

  媒體報道過,廣西南寧一社區掛了28個職能部門的牌子,寧波一社區所掛牌子甚至多達50塊!開“奇葩”證明,蓋“萬能章”,社區“牌子泛濫”,這類囧事,這種額外負擔,不僅背離了社區身份本質,也讓社區工作者喘不過氣來,沒有精力去走家串戶,去了解社情民意,調解處理矛盾糾紛,解決實際問題。這樣一來,服務民眾的“最後一公里”自然難以暢通,人們也就難以擁有更多獲得感。

  是到真正為社區減負的時候了。事實上,在社區減負方面,一些地方也做出過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績。比如,前兩年,重慶市南岸區就將分散在社區的大部分行政事務收至街道,讓社區居委會回歸服務群眾、引導自治的本位,在社區減負方面取得切實成效;去年,重慶沙坪壩將社區承擔的公共事務由以前的112項減少為49項,村承擔的公共事務由69項減少為40項。這樣的社區減負,就讓很多基層工作人員能真正甩開膀子,騰出精力來為民眾做好服務。

  既然社區不是“小政府”,就不要再去增加那些不必要的負擔了。需要反思的是,在“奇葩”證明的背後,在社區“牌子泛濫”的背後,有沒有一些部門單位存在懶政不作為的現象,有沒有同級職能部門是因為互相推諉最後把責任推給社區來承擔,甚至會不會有一些單位在利用這種任務下卸式的手段搞“權力尋租”呢?

  只有真正釐清權責關係,還原社區的本質屬性,社區減負才能迎來真正轉身,很多基層工作者才能有精力走進街巷深處,來到田間地頭,做好基層服務工作,充當好人民調解員,給民眾帶來更多獲得感。(來源:重慶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