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總理敦促的網絡如何“提速降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17 14:18:34


  “現在很多人,到什麼地方先問‘有沒有WiFi’,就是因為我們的流量費太高了!”

  國內網速慢、網費高的現象已經得到了李克強總理的關切。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網民規模已達6.49億,但網速慢、網費高等問題卻常讓用戶高喊傷不起。業內人士認為,只有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引入新的市場競爭等多方面推進,才能真正推動國內網絡“提速降費”。

高網費、低網速引吐槽

  “我辦理的是電信180元/月的套餐,可以享受4M的寬帶,但網速非常不穩定,有時候連網頁都打不開。”在貴州打工的倪平抱怨。網速慢並不是倪平一個人的感受,新浪網最新的一項調查顯示,65.7%的網民認為網速過慢。據全球最大的CDN服務商美國Akamai公司發布的互聯網報告也顯示,中國大陸2014年第三季度平均網速為3.8Mbps,僅排名第75位,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不僅是寬帶上網速度慢,手機上網速度也不盡如人意。“平時用手機看個網頁還可以,但打開圖片速度就比較慢了,更別提看視頻了。”正使用中國移動3G套餐的濟南市民楊海林說。對於這種現象,易觀智庫分析師黃萌形容為,“消費者手裡拿著當今最先進的手機,卻不得不忍受陳舊、老邁的移動互聯服務,就如同開著豪華跑車行駛在泥濘的鄉間小道上。”。

  “不給力”的上網速度已經讓許多用戶頭疼不已,而相對較高的上網資費則更引發廣大用戶不滿。以4G為例,在剛被推出時,其過高的資費標準便遭到用戶吐槽。“忘了關4G,一覺醒來你的房子就歸移動了”“4G速度快得讓你資產回到十年前,網絡差得讓你置身十年前”……據媒體報道,網易公司董事局主席丁磊在一季度經濟形勢座談會上也表示,現在流量費很貴,1G就要70元。

資費居高不下、速度大打折扣為哪般?

  業內人士認為,影響網速的因素紛繁複雜,但中國寬帶市場的接入方式與技術以ADSL為主是造成網速慢的重要原因之一。相比ADSL,光纖入戶具有網速快,單價低的優點,目前大部分寬帶速率高的國家基本上是以光纖接入為主。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闞凱力認為,國內之所以仍主要使用ADSL,是因為光纖入戶成本較高,網絡改造難度大。以廣東省為例,規模龐大的老舊小區和老樓房就嚴重影響光纖網建設進度。“這些小區原來沒有光纖到戶,改造的施工准入和難度較高,影響光改進度。”中國聯通廣東分公司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另一方面,運營商聲稱的速度與用戶實際感受懸殊,也導致用戶對於網速的不滿。電信專家告訴記者,寬帶服務商所說的8M、10M是指光纖的出口速度,而用戶對網速的感知則體現在下載速度上。一般8M帶寬的實際下載速度,理論最高峰值是1000KB/S,而實際上大概只有800KB/S—900KB/S。

  除了網速大打折扣,上網資費居高不下也飽受質疑。分析人士認為,運營商的壟斷經營是導致資費居高不下的本質原因。“目前,互聯網國際出口仍集中掌握在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兩大集團手中,非電信系寬帶運營商呈現數量多、規模小等特點,這樣大運營商就對市場定價具有絕對話語權。”闞凱力說。

多方推動方能“提速降費”

  在互聯網深入影響國民經濟各行業的今天,網絡“提速降費”不僅是滿足廣大群眾生活的需要,更是實現國民經濟發展的“互聯網+”戰略目標的基礎條件。而這需要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及運營商從多方面進行推動。

  “實現‘提速降費’目標的關鍵在於打破壟斷,鼓勵競爭。”闞凱力認為,市場經濟的核心是競爭,打破壟斷,通過市場的方式使資源充裕,從而降低價格。例如,在互聯網的上游骨幹網方面,應當打破“南電信、北聯通”的壟斷現狀。增加互聯網骨幹網的企業數量,達到4家左右,同時增加廣電等公司的骨幹網經營權。“實現‘提速降費’要多發幾個牌照,依靠市場的力量,而不必在國家層面增加投資。”

  此外,實現“提速降費”還應加快推進光纖入戶。“電信運營商每年可根據自身運營及收支狀況,加快網絡改造步伐,早日實現光纖到樓、光纖到戶的目標。”三網融合研究專家、融合網主編吳純勇表示。

  專家表示,推動實現“提速降費”,還需利用嚴格的法規來促使通信運營商們維持行業的公共運營屬性,同時又最大程度上促進運營商們的競爭。具體來說,就是用法規來保證“互聯互通”,在寬帶運營上,不僅骨幹網運營商必須要互聯互通,骨幹網運營商與次級運營商也必須互聯互通。

  “美國、英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在互聯網接入服務表現優異的國家,無一不是政府搭建了良好的產業框架並制定了保障競爭的機制,在市場良性競爭的基礎上才實現了現在的服務質量。”吳純勇說。(來源:新華網 作者: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孫曉輝、張漫子、葉前、駱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