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別太糾結考名校的“智商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5-26 12:48:59


  “上清華靠智商”,王晶教授此言一出,引發了衆網友不滿,“槽點”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智商說”。很多人認為這輕視了個人努力的成分,過於強調先天差異,而那些沒有考上名牌大學的人,更因此認為自己智商不高而感到自卑。二是當前的高考制度。認為由於錄取分數綫的地域差異,北京地區的孩子進清華的門檻其實很低,這與智商和努力其實都關系不大。

  對於後者,竊以為高考錄取制度雖然有其不合理性,但專業程度更高的教授會采取最能反映數據真實性和全面性的家庭作為調查樣本,因此北京地區的樣本對數據影響其實不大。而對於前者“智商說”,筆者更傾向於“個體差異”的解釋。

  說實話,看到這樣的調查結果,起初我心裡也不舒服,擔心如果家長們盲信這樣的結論,可能會帶來一些負面效果,比如急於給孩子測智商,在這種盲從之下,無論孩子有沒有達到“清華平均值”,家長的心態都可能會發生變化。因此,我想我們在這裡還是有必要強調“個體差異”,而非單純的智商值。所謂個體差異,是指每個正常的孩子都有自己天生感興趣及擅長的某個方面,比如音樂,文學,電腦,運動等等。我們都有這樣的同學,有的酷愛文學,文章寫得很棒,但是對數學頭疼不已,有的則完全相反,這就是個體差異,我更願意稱其為“天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天分。而智商則更側重於一種能力,包括對知識的記憶、理解、運用等方面。天分迥異的人,智商可能差不多。在家庭教育中尊重個體差異,其實比智商要重要得多,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如一個孩子的志向在文學,但父母卻強迫他學金融,那麼即便這孩子智商不低,恐怕也很難做好。相反地,智商平平的孩子若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持之以恒,也能取得屬於自己的成功。再比如網上的一些搞笑段子,說過去成績好的同學在給成績差的同學打工,也是基於常見的事實,我們不能說成績差就是智商低,只不過人家的天分不在考試而已。

  在學生階段,某些天分會體現在學習成績上,因此有人上名校,有人落榜。有考試天分的人智商一定不低,但作為智商水平已經穩定的個體,聰明人不會糾結於此,而是更相信勤奮和方法。再者,進名校的目的不是獲取一個畢業證,而是為了各種各樣的成功——想有個高薪工作也好,想在某個行業小有成就也罷——不進名校同樣有機會,成功從來都不是高智商者的專屬。

  如今高考近在咫尺,作為過來人,最有感觸的經歷在於,很多當時成績并不理想的同學,由於考試後一直沒有放棄努力,現在已經獲得了令人羨慕的成績,也有分數突出的“高智商者”,如今卻碌碌無為。如果說決定分數的因素還比較單純,那麼人生的終點綫在哪裡,真的不好說。(來源:濟寧晚報 作者:扈宏毅 本文略有删改)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