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人們為什麼關心南京的一起車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01 11:15:08


  6月20日下午,南京一路口,一輛寶馬轎車以“閃電”般的速度闖紅燈,在路口撞上了一輛正常左轉彎的馬自達轎車,馬自達轎車後半截車身被撞得粉碎,車上兩人當場身亡。事發瞬間的視頻和現場照片在網絡上傳開後,各種傳言與猜測紛紛出現。

  幾天過去,這起發生在南京的慘烈車禍,依然牽動著公衆的神經。人們持續的關切并非毫無緣由,一是太過慘烈,馬自達轎車幾乎被撞散,兩人當場死亡,這樣的飛來橫禍怎能不讓人觸目驚心?二是有關信息不斷被推翻,撲朔迷離的細節引發了公衆的浮想聯翩和憂心忡忡——會不會“另有故事”?

  第一時間披露的信息,目前幾乎被全部否定。肇事嫌疑人并非年輕小夥,而是35歲的王某某;嫌疑人沒有酒駕、毒駕,車內的白色粉末只是玉米粉;嫌疑人還無法被認定為逃逸,因為據其自述,離開現場是“因為過分害怕”,而且“并沒有走遠”;甚至連車速是否很快都有了疑問——目擊者稱車速大概有200公裡/小時,而據此前報道,有一綫交警結合相關情況初步估測,事發瞬間肇事車的時速可能在160~180公裡,其後警方卻稱只是“比身邊車輛快一些”,并未狂奔。

  如此劇情反轉,看過視頻的人們當然會更加困惑——明明看到馬自達轎車被撞時像被導彈擊中一般,怎麼又說寶馬車只是“比身邊車輛快一些”?這個“一些”又是多少?為何不公布其他監控視頻?

  的確,調查需要時間,真相需要耐心,所謂有關肇事嫌疑人“有背景”“頂包”等猜測,更多的只是一種情緒表達,包含著對遇難者的同情和對肇事者的憤怒。而要化解種種爭議,除了進一步公開調查進展中的各項細節,并及時回應各種近乎陰謀論的質疑之外,恐怕沒有更好的辦法。

  歸根結底,安全感與公平感的缺失,使得某些突發事件可能迅速演化為一起公共事件,每一聲質疑,不僅是在為受害者討說法,同時也是擔心“背景”等潛規則在我們身邊重複上演。讓陽光照進真相,不僅有益於消解流言,更為提高政府公信力與法治社會建設提供了契機。(來源:新安晚報 作者:宋鵬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