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弱者的暴戾需要同情更需要反思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30 10:47:40


被開水燙傷的林女士
  浙江溫州一火鍋店服務員和女顧客因火鍋加水發生糾紛,結果服務員將一盆滾燙開水當頭澆向女顧客,導致女顧客嚴重燙傷。服務員和女顧客原本兩個素不相識的人之間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故?這個未滿18周歲的服務員到底是怎樣的人,為何做出如此過激行為?事發前,女顧客有沒有對該服務員說了刺激他的話語?警方公布的現場視頻讓人在感到殘忍、震驚的同時,也陷入了思考。

  新聞中的施暴者并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壞人,他年齡不大,出身單親家庭,社會經驗并不豐富,平時也沒有表現出為非作歹的一面,他只是一個剛剛步入社會的17歲的小夥子。但是,因為自感在服務過程中被看不起、被羞辱,受到了委屈,於是就做出了匪夷所思的報複行為——將開水當頭澆在了女顧客的身上,并且對傷者拳打腳踢。這是一種弱者的暴戾,他以一種暴力的方式維護自己的尊嚴,保護自己的權益。結果,當然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有一點一直是個疑問,這些作出暴力之舉的人,為何沒有能力對事情的性質作出判斷,對事情的結果作出預判?即便他們覺得自己受了天大委屈,他們也應該掂量一下自己所作所為的結果會是什麼,會對別人造成多大的傷害?可遺憾的是,他的第一反應就是要討個說法,甚至不惜魚死網破,不惜以身試法,這種極端的思維方式讓人感到可怕,似乎只能將問題歸結為性格和經歷,只能把事件看成是偶然的個案,公衆才可以稍微寬慰一些。

  有人嘗試著去找理由:一定是之前顧客說了刺激他的話,他才會作出如此舉動。但是,這個理由并不必然導致後面的結果。即便人們想對弱者表達某種同情,也不能把事件的發生當成是簡單的因果報應,更不能因此而感到幸災樂禍——看吧,讓你們不知道尊重別人。輿論還是應該將反思的重點放在弱者的暴戾上:他們為何變得焦躁?他們為何變得暴力?一個工作中常見的問題,為何讓他們不堪重負,作出極端之舉?

  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共同體意識的缺失;一個是對理性交往的失望。雖然,人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但是共同體意識未必具有,人們未必把其他人,尤其是陌生人看成是共同體中的一員,人們不知道自己與他人有何種關聯,所以感同身受的體驗就會缺少,相互尊重的自覺就會稀缺。更多時候,人們覺得他人是個無關緊要的人,而一旦發生利益摩擦,對方就是一個對自己產生威脅的人。這種共同體意識的缺少對弱者影響更大,因為他們沒有資源和平台躋身於某些圈子,他們也沒有能力和機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證明自己,他們更容易被忽視,也更難找到存在感。這難免讓他們感到失落,變得敏感,也難免面臨來自其他群體的歧視與打擊。

  本來,理性交往還可以讓人們有話好好說,即使出現問題發生摩擦,也可以通過溝通交流或求助制度規則的方式進行妥善解決。這是社會最願意看到的解決問題的方式。但實際情況是,人們根本不把規則當回事,也沒有形成應有的制度敬畏,生活中的交往,特別是發生摩擦時的交往,靠的不是誰說的有道理,誰做的合乎規矩,而是誰有關系,誰能够擺平對方。矛盾發生時,對立雙方已經沒有了溝通的耐心和交流的動力,也沒有了對制度和規則的尊重,人們想到的是如何找到保護自己的最佳方式,即便這種方式不光彩。這對於弱者來說,也是一個難題,他們沒有外在的力量可以借用,一旦他們自以為受到攻擊,就可能以暴力的方式進行直接回應,他們不是不計後果,是自以為沒有其他辦法。

  其實,社會暴戾之氣并不僅僅存在弱者身上。弱者的暴戾只是觀察社會暴戾之氣彌漫的一個角度。從這個角度,我們要看到暴戾之氣生成的社會原因,而不僅僅是一個弱者多麼可憐,或什麼樣的個體經歷讓他走到今天。對於弱者暴戾,可以適當同情,也可以從個體角度分析,但更需要作出的是,看到其中背後的社會問題,看到暴戾之氣為何在他們身上越演越烈。只有這樣,反思才具有普遍意義,反思才不至於成為沒有原則的同情,或陷入個案的感嘆。(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李劭強)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