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用“監管+互聯網”鏟除野雞大學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24 15:28:44


  “榜”上有名,腳下有路。自2013年“上大學網”首發《中國虛假大學警示榜》至今,已經曝光五批共計400餘所虛假大學。而一些虛假大學被曝光後,仍死灰複燃。難道是,野“雞”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確實,野雞大學站在“互聯網+”的風口。它們的“招生”基本伎倆主要是,在網上大量發布“虛假信息”,把自己說得“比鳳凰都美麗”,并熱情拋出地“橄欖枝”,或再利用掌握的考生信息“滿天撒網”……互聯網是它們可以利用的主要工具之一。

  此外,“名稱教育學”也是野雞大學生存的一個溫床。通常,野雞大學都有一個好聽的校名,或從正規大學校名裡“斷章取‘字’”,或用“中字號”與“國字頭”,山寨水平是一流的,假冒偽劣自然是超一流。并且,運用低成本、低風險、“游擊戰”的運作模式,讓其生存與生活得很滋潤。良莠不齊的招生信息與資訊,讓一些普通考生難以分辨,尤其是低分數的考生,“求學心切”,囫圇吞棗就將“野雞”給吃了。

  整治野雞大學刻不容緩。無論是從淨化招生市場環境的角度,還是從保護考生利益的視覺;無論是維系招生市場公平正義,還是從源頭上對考生負責……都必須揪掉野雞大學的“雞毛”。監管部門“劍亮”是必須的,打假貴在真行動,而不能簡單地發發通知與提醒完事,或者說,只是送來一封“雞毛信”。當然,官方力量與民間力量要形成“合力”,呈圍剿之勢,一方面“揪住雞毛”不放,撒掉“畫皮”;另一方面要挖出野雞大學背後的“操縱者”與“靠山”。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針對野雞大學,需要“互聯網+監管”,甚至是“監管+互聯網”。既然野雞大學主要活動在互聯網之上,監管的觸角必須“上網”,尤其是監管要引入互聯網思維。進一步講,無論是突擊性監管,還是日常性監管,都必須站在“互聯網+”風口,讓“監管+互聯網”形成新常態——相關信息的及時發布,相關進展的及時公布,相關查處的及時通報等。唯如此,才能讓野雞大學“一地雞毛”。(來源:中國網 作者:李雲 本文略有删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