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有了“退出制”還要破“名利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18 11:29:33


高校“難舍”高齡院士(漫畫)
  日前,中國科學院公布新修訂的《中國科學院章程》,規定了自願放棄、勸退與撤銷院士稱號的條款,標志著院士退出機制邁出堅實一步。

  關於建立院士退出機制,近年來從民間到學界籲請有加。長期以來,院士頭銜幾成“鐵帽子”,“退不出”“去不掉”。有資料披露,錢學森先生晚年因健康原因不能參加學術活動,便給時任中科院院長周光召先生寫信請辭學部委員,後者的回複是無權批准,當時中科院學部主席團討論結果也是不同意請辭。請辭而不得,院士頭銜之“鐵”可窺一斑。

  如果說錢學森先生請辭未能如願主要是因為當時的規章問題,那麼前兩年北京林業大學的工程院院士沈國舫先生的遭遇則引起人們另一種思考。2013年11月,年滿80歲的沈先生向學校領導表達要退休的想法,結果學校“死活不放”,只因他是“學校的一面旗幟,學校還要靠他說話”。這話確實表達了對院士的尊重,但細一品咂不免有將院士帽視為“搖錢樹”之嫌。事實上,申報一項科研項目,如果有院士掛名,競爭力就非同一般,盡管他(她)并不參加科研活動;建一個科研院所,如果能設立一個院士工作室,影響力就直綫上升,盡管他(她)可能連工作室的門都沒進過幾次。坊間流傳有地方為招攬院士開出天價,承諾給予“副省級”待遇,這或許有些誇張,卻也說明一些問題。

  把學術頭銜當成爭取資源的招牌,無疑是一種異化,它也提醒:落實退出機制,關鍵是要將院士帽與名利場隔開。在一些科研攻關招標上,不因為有院士參與,天平就有所傾斜;在一些非學術事務上,不因為有院士打招呼,結果就發生改變……如此一來,高齡院士就不再會被一些單位的利益“綁架”而欲退不能,年富力強的學者將擁有更多進入院士隊伍的機會,而另一些人就會抑制對院士頭銜“志在必得”的衝動,還有一些人則會打消拿院士頭銜謀利尋租的念頭。反之,種種“名利關”不破,容易讓院士成為“科研圍城”,難免有人為當選院士不惜學術造假,還有人則可能仗著頭上光環鋌而走險。原鐵道部副總工程師“賄選院士”案、原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寧涉嫌套取科研資金接受調查,皆是例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院士要“真正守住學術性、榮譽性的本質”,這是院士制度改革的方向。建立院士退出機制,正是讓那些與學術無關、可能有損榮譽的因素遠離的制度保障,是一大進步。但也要看到,目前的規定還比較原則,推動其落地生根,還需要出台具體可行的配套措施——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來源:安徽日報 作者:張永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