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給空氣采樣器戴口罩”,動機何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27 11:20:22


“口罩”采樣
  據知情人介紹,因為政府部門對環境末位的官員有處罰要求,官員為了逃避處罰,給采樣器堵棉紗,污染的空氣就會改良一些。(10月25日《華商報》)

  為了美化空氣監測數據,竟不惜鋌而走險人為幹擾采樣器。如此投機取巧、弄虛作假的行徑,最終東窗事發,而結果只能是徒增笑柄罷了。從事後回看,本案的特殊性無疑有兩點。其一,指向了具體而明確的“作案者”,也即長安區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站長李某;其二,後續調查、處理已經轉入司法程序,而不再局限於環保系統的“內部解決”。這些信號都表明,環保部此前宣布展開的“嚴查空氣監測數據造假”的專項行動,正在個案中得到兌現。

  事實上,為了確保空氣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原本就有一系列的技術安排和制度安排。比如說,采用全自動的采樣系統,數據實時上傳、遠程監控預警;再比如說,對監測站采取“國家直管”,并且高頻次開展飛行檢查、交叉檢查等等。按理說,既然有了這種種防範措施,當能有效杜絕所謂數據造假才是;可現實中,“監測站編造、篡改監測數據的情況時有發生”,這無疑令人失望。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本案的始作俑者李某,其具體職務是“西安市環保局長安區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站長”。該信息表明,盡管空氣監測站是由國家直管,但是其日常的負責人卻仍隸屬於當地環保系統——可以說,這是一種垂直管理與屬地化管理的“雜糅”。在這樣的背景下,受政績壓力驅動、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環保官員,當然可能無所不用其極地來幹預監測數據。

  一些地方環保部門人員,既肩負環境管理與治理之責任,又對環境檢測和評估工作負責,這種高度叠合的權責配置格局本就不够合理。為破此局,一方面亟待深度推進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確保環保系統能從地方保護的“利益同盟”中脫身出來;另一方面,也需要繼續加快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事權的上收,以求徹底杜絕“地方力量”伺機下手、篡改數據的機會。環境監測茲事體大,針對“惡意造假”的定性與懲戒,必須合理升格并充分與司法追責對接才是。

  不論如何,環保官員主動進行數據造假,都意味著一種業務專業主義的失守。技術官員無法恪守自己的崗位分工,環保部門無法掙脫地方的“施壓”,這些歷史頑疾不僅造成了空氣監測數據的失真,更直接導致了某些地方環保執法的“弱勢”。於此,必得從根本上破題才是。(來源:新安晚報 作者:然玉 本文略有删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