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治霾神器”是如何流行起來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09 17:01:28


霧炮車(圖片來自網絡)
  近年來,隨著政府日益重視防治大氣污染、隨著PM2.5概念的流行,所謂的“治霾神器”霧炮車開始火了起來,多地采購這一新型工具并投入使用。不過近日有專家指出:霧炮車只是灑水車,稱其能除霾并不科學。

  霧炮車的前身是大功率遠程農藥噴霧機,工作原理是利用風機的大功率吹風,使水滴噴得更遠、吹散水珠,形成水霧,這樣農藥就能更均勻地分布在作物表面,揮發更快,不易造成殘留。大約在2007年,霧炮車開始被用於鋼廠、工地、露天煤礦等,成為常規的除塵設備。無論是最初的農藥噴霧機,還是現如今的“治霾神器”,霧炮車的工作原理始終未發生大的變化,它的功能只是降塵,無法去除大氣中的灰霾、霧霾。在面對記者質詢時,霧炮車廠家均不能提出有力的科學依據證明其功效,或許,對於霧炮車并不能除霾這一事實大家早已心照不宣了。

  這麼一個并不能除霾的“治霾神器”究竟是怎麼火起來的呢?首先這離不開廠家見縫插針的營銷。2012年,國務院通過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准》,首次將PM2.5納入空氣污染監測和治理範圍。隨後不少廠家開始生產裝載有所謂“控制PM2.5裝置”的霧炮車,并提供了一堆未加證實的數據,所宣稱的降霾比例則分別有3%—5%、10%—15%、15%—20%幾種,這些廠家顯然精確捕捉到當時人們畏“霾”如虎的心態,更兼一些媒體未加核實這些數據便紛紛轉載,這就造成了其確有成效的假象。

  真正讓這些“治霾神器”堂而皇之流行起來的是某些地方政府,特別是專門負責采購的部門,許多地方部門的采購制度不健全、采購流程不透明。據調查報道,某公司曾向河南省內某城管局賣出一台霧炮車,城管局原預算每台70萬元,最終招標定價為65萬元,實際售價卻是42萬,這其中產生了20多萬元的差價。對相關部門的采購活動,事前事後均無嚴格完備的監管機制,這就讓一些官員敢於鋌而走險、中飽私囊。一套完備的采購制度,除了必須規範嚴格的工作流程,還必須采取各種手段,盡可能多地聽取群衆特別是專家的意見。實際上,一些專門研究大氣污染問題的專家學者,對霧炮車的質疑始終未曾中斷過,可惜這些聲音難以影響到相關地方政府的采購決策。沒有監督和多方建言,決策就容易淪為地方政府某些領導的獨斷專行。當霧炮車在公路上行進時,其噴出的水柱和散開的水花,將整個城市都籠罩在一片霧氣之中,如此聲勢浩大的排場的確容易滿足某些領導的虛榮心,可既然早已知曉霧炮車底細,這些排場便不過是畸形政績觀的體現,不過是另一種形象工程而已。

  名不正言不順的“治霾神器”於悄然之間流行起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中存在的怪誕一面,其背後值得我們反思的問題還很多,而最重要的一點,無疑是必須提高政府部門各項工作的透明度,加強有效監督,唯有如此才能保證納稅人的每一分錢真正用到實處。(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施經)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