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收購糧食被判刑”應成為歷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16 18:10:31


  2月13日,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中院依法公開審理了由最高法指令再審的原審被告人王力軍非法經營案。法庭審理結束後,法院表示將擇日宣判。

  2015年,經群衆舉報,王力軍因無證收購玉米被工商局等相關部門查獲,隨後他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誰能想到,這個因為收購玉米而進入刑事司法程序的普通農民,意外成為當代司法史上一個注定難以抹去的名人。其實,王力軍要是知道收購玉米能判刑,他斷然不會“自投羅網”,事實上,個體糧販無證收糧現象在農村較為普遍,很多人很難接受一個事實——收購糧食,何罪之有?

  去年4月,王力軍因非法經營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并處罰金2萬元。盡管是戴罪之身,終究不用坐牢,王力軍沒有上訴,檢察院也未抗訴。按說在司法程序上,此案算是到此為止了。然而,公共輿論場上,經由王力軍收購玉米案掀起的波瀾卻怎麼也無法平息下來,爭議主要有三:一種意見認為,收購玉米,根本就不違法;第二種意見是違反了行政法規,但不觸犯刑法;還有一些刑法專家則認為,法院判決符合現行法律,并無不妥。

  輿論的撕裂,特別是對於判決一波接一波的吐槽,顯現出人們并沒有從這起典型個案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去年底,最高法決定指令此案再審。從媒體報道看,最高法對王力軍收購玉米案趨向於認為“不具有刑事處罰的必要性”,“嚴格避免將一般的行政違法行為當作刑事犯罪來處理”。王力軍收購玉米案再審到底會是什麼樣的結局,公衆正拭目以待。但可以肯定,此案將影響到公衆以及相關部門對於個體糧販無證收糧現象的認識和態度。

  不能不說,王力軍之所以能得到輿論同情和聲援,正如此前人民日報所指出“這些聲音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社會各界對繼續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期待”。誠哉斯言,若是放在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時代大背景下,放寬對民間糧食經營的限制,這是一個大趨勢,王力軍的現實遭遇自然就多了幾分悲情和苦澀。

  某種意義上,法院面臨著兩種選擇,一個是法院依然堅持此前判決王力軍罪名成立的法律依據之一——2016年初修訂的《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其中規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等規定,辦理登記的經營者,取得糧食收購資格後,方可從事糧食收購活動”;另一個是國家糧食局2016年11月公布的《糧食收購資格審核管理辦法》裡又明確“農民、糧食經紀人、農貿市場糧食交易者等從事糧食收購活動,無需辦理糧食收購資格”。

  王力軍收購玉米案進行的同時,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也在小步前進。那麼,今後,個體糧販到底需不需要“持證上崗”?期待一個充滿公正、擔當和智慧的判決,期待法院在這起典型個案的裁判中捍衛公正、引領價值,真正作出無愧於法律、無愧於時代的判決。(來源:華商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