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糾錯“假課文”更具教育意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22 22:18:24


  最近,愛迪生7歲救母的老故事再次引爆了關於教科書的爭論,隨後書本裡另一棵被少年華盛頓砍掉的老櫻桃樹,也成了“救母故事”中少年愛迪生手中的鏡子——質疑者們認為,這些課文基於的事實本身就是被杜撰出來,這樣的“假課文”又如何承擔教育學生的責任,甚至在潛移默化中塑造正確的三觀呢?

  中小學教材中出現錯誤近年時有發生,有的被專家或者教師發現,有的被家長甚至中小學生發現,而小學語文課文成了出錯重災區。在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材《愛迪生救媽媽》一文裡,愛迪生7歲那年,媽媽得了闌尾炎,來不及上醫院,家裡燈光又昏暗,他就想出了用鏡子聚光的辦法,使媽媽手術成功。但是,愛迪生7歲那年是1854年,而史料記載的世界上首例闌尾炎手術發生在1886年,真偽一看便知。而同樣在人教版的語文課本中,讓幾代人都記憶猶新的《華盛頓與櫻桃樹》的故事,也已被明確證實是杜撰的,因為華盛頓童年所住的家中未曾種植過櫻桃樹……

  聰明機智的愛迪生,誠實的華盛頓,在教科書裡,這些名人被賦予的故事其實并非重點,更重要的是故事所傳遞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為正確的三觀服務,恐怕也是這些故事出現在教科書裡的最重要的原因。所以,當面對家長和某位校長的質疑時,教材編寫方才做出了“語文不是歷史”的回應。

  語文的確不是歷史。在我們的語文教科書裡,也一直收錄著中國四大名著裡的故事,無論是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諸葛亮草船借箭,還是劉姥姥進大觀園,這些來自小說的故事除了承擔著讓學生們通過文學作品習字學文的“技術”任務之外,也同樣肩負著培養美好的情感、陶冶情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的“精神”責任。

  但一個最關鍵的前提是,這些故事原本就是以虛構的文學作品呈現給學生們,從語言學和文學的角度教育學生,虛的是故事本身,實的則是語言和文字自身的美妙。而一代又一代學生也正是通過這些藝術作品中實現了自身文學和精神的啓蒙——小說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家國情懷、浪漫主義、英雄主義卻是真實的,并且很可能伴隨和激勵人的一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