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全社會該對校園貸悲劇反思 監管應向金融毒瘤毫開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18 17:03:06


  廈門大二女生因陷入校園貸,不堪還債壓力和催債電話騷擾,選擇自殺。又一起校園裸貸釀造的人間悲劇,讓人感慨。

  筆者在這裡無意再談論“裸貸”的社會危害,因為媒體評論這種危害的文章已經很多很多了,毋須贅述;只想問女大學生明知這種借貸關系的後果,卻仍然像飛蛾撲火般往這個“火坑”裡跳,到底是因為什麼?

  要回答上述問題,首先來考察一下我國今天的金融服務制度,是不完善的金融服務機制及缺乏惠及全體民衆普惠金融意識造成的。女大學生缺乏獨立經濟來源,尤其農村貧困家庭女大學生更得不到家庭資金資助;而如今社會生活中各種誘惑又多,讓涉世未深的女大學生為了消費、嘗試事業等事項,不經意間掉入了“裸貸陷阱”。試想,如果我們國家金融制度考慮到這些女大學生的困境,制定為其提供完善金融服務的制度安排,正規的銀行金融機構為其提供量體裁衣的金融服務產品,讓其享受普惠式的信貸服務,保持其學業期間正常、合理的收支信貸需求,校園貸哪有孽生的社會土壤?

  而且更要看到,“裸貸”是一種“變質發黴”的校園貸,比高利貸更有過之而無不及,真正到了敲骨吸髓、令人發指的地步;而這種禍害大學生的校園高利貸、“裸貸”已不是今天才突然發生的事,各媒體早已揭露,各級金融監管部門、公安司法部門、尤其是大學自身管理部門,如果及時注意到這個問題的危害性,引起足够重視,加緊宣傳教育、引導,提高學生風險識別能力,并加大網絡監管和打擊力度,淨化網貸平台環境,防微杜漸,發現一起從嚴懲處一起,決不心慈手軟,鏟除其生存土壤,也不致發展到今天如此瘋狂猖獗和危害社會的程度,更不會有“裸貸”現象的孽生。而就在前幾天,監管當局發布的《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中依然沒有全面禁止校園貸,只要求做好校園貸的清理整頓,禁止向未滿18歲的在校大學生提供網貸服務。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