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顔寧離開清華,何以被理解為“負氣出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12 16:30:24


  清華美女教授顔寧赴普林斯頓大學任終身講席教授,近日引起關注。這位30歲成為清華最年輕博導、37歲攻克50年不解科學難題的女科學家,早已名滿天下。不過,雖然顔寧用“居安思危”來解釋她的這次離職,但有自媒體在傳播這一消息時,加上了“負氣出走”的前綴,給這次離職賦予了別樣意味。

  說其“負氣出走”,是因為有人翻出來她於2014年所寫的一篇講述其基金申請失敗的博文。文章詳述了她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申請“葡萄糖轉運蛋白的結構與機理”項目失敗的過程。

  她本以為可以申請到這一可能做出世界前沿成果的項目,但基金委連面試答辯的機會都沒給她,且連續申請失敗兩次。

  正是這篇文章,讓外界將顔寧遠赴普林斯頓大學與科研基金項目申請失敗聯系起來,認為她是被不合理的科研體制逼走的。

  坦白講,科研基金申請失敗與遠赴普林斯頓大學之間,很難建立直接關系。況且顔寧在接受采訪時也從未提及這個原因。甚至,面對自媒體的解讀她還有些不忿。昨天,她在微博上回應稱:明明是開開心心的一件事,請勿揣度,否則我就說是被這些不實言論、網絡暴力嚇跑的。

  從其表態來看,離開清華,跟她對科研體制的不滿沒關系。但問題是,顔寧離開清華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一個公共事件,她雖否認外界傳言,但由其“出走”引發的對當下中國科研體制的討論,已經蔓延開來。這就超脫了顔寧離職事件的本來範疇。

  看得出來,顔寧對自己的科研項目沒通過基金申請非常遺憾。也正是這一點,點燃了公衆對科研體制的批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