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說說楊振寧“回國”和顔寧“出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12 16:37:19


  這兩天,清華大學教授顔寧受聘普林斯頓大學的新聞引發熱議,有人說她不愛國,也有人說她是因為連續兩年沒有拿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科研項目而負氣出走。在沸沸揚揚的網絡輿論裡,筆者發現了國人的兩種觀念。

  一種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觀念,凡是華裔科學家回國都是愛國的體現,凡是中國科學家去外國都是叛徒賣國賊,這種情緒在網絡輿論中尤為明顯。

  另一種則表現為“腹黑的懷疑論”,只要有點風吹草動,就要去尋找“黑幕”。比如孩子在幼兒園稍有磕碰,就會懷疑是不是被同學欺負;科學家、文體明星等各種人才“轉會”,就會懷疑是否受到某些組織或制度排擠等等。

  這兩種觀念其實都是一種極端的思維方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從網絡輿論可以看出,很多網友都抱持這樣的思維方式,因此,一個簡單的教授跳槽事件,才會在網絡上引發那麼多的非議。楊振寧不久前的“回國”,同樣引發了網絡熱炒,很多網友抨擊楊振寧在年輕時沒有回國貢獻力量。事實上,理性分析可以得知,楊振寧留在國外進行學術研究,對科學界、對中國的貢獻都會遠遠大於他回國的貢獻。

  近年來,由於我國科研軟硬實力的增強,“千人計劃”等人才引進政策吸引了大批海外高層次人才來到中國,這是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帶來的人才流動的滾滾大潮,其中,有些許科學家“逆流”而動,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而且隨著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廣泛深入地開展,這樣的人才交流會越來越多。

  科學是沒有國界的。科研學術界的開明開放將極大地促進科研項目的國際合作和科研學者的國際交流。美國的科學家可以來中國當教授,中國的科學家同樣也可以去美國當教授。這是國際高層次人才流動的正常現象。我們應對此保持積極的態度。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