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愛校費”是很壞的慈善教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18 17:10:04


  最近,一條微博備受關注,微博爆料濟南一高校向即將畢業的學生強制收取十塊錢,每個畢業生都要交,收費的名義叫“愛校費”。記者來到這所高校,不少學生表示,自己都交過這部分費用。采訪中,有學生認為強制讓每個畢業生都交十元錢,美名其曰給學校捐款。然而,捐錢還有強制的嗎?

  自願是捐贈的基本原則,“愛校費”且不說手段上有強制之實,但就名目來說也有道德綁架的強烈指向,不交十元錢,似乎就不愛校,只能花錢為自己正名。其實,絕大部分學生都會對學校充滿感情,因而對畢業的學校才有“母校”稱謂,其深沉感情顯露於字面,更何況即將畢業告別校園的大學生,還有濃濃不舍的情結。愛校不需要證明,更無需用捐贈作標注,十元錢不多,但足讓畢業生心裡添堵。

  所謂的“愛校費”,談不上合法,更談不上合理,而對於大學而言,無論是方式、時機與目的選擇,都顯得短視與急功近利。十元錢對學生不多,加起來也不少,每個學生都捐贈的確可以給高校的建設添磚加瓦,然而,即將畢業的學生還不是有獨立經濟能力的個體,捐贈實在沒有必要限於一時,同時,對高校建設所需也只是杯水車薪,聊勝於無。

  事實上,高校成功的畢業生向母校捐贈,早就是傳統。在發達國家,如美國哈佛、耶魯等名校,每年都會接受巨額的校友捐贈,如哈佛大學每年35%的運作經費都來自其旗下的捐贈基金,耶魯大學捐贈基金對該校年度預算的貢獻率更是高達44%。在我國,隨著國家經濟發展的水平快速提升,許多創業成功人士向母校捐贈,也漸成潮流。2016年,中國大學校友捐贈總額突破170億,30所高校躋身“億元俱樂部”。個人捐贈過億的也不少見,如黃怒波已先後向北大捐贈了10.24億元的資產,同樣是北大校友的黃志源捐資5.2億元。同時,受到過大額捐贈并不止於名校,如,山東臨沂大學“80後”校友李海鵬向母校捐贈1000萬元等。在成功校友動輒幾百萬、上千萬乃至過億的捐贈面前,10元的“愛校費”怎麼看都是下下之選。

  “愛校費”是很杯的慈善教育。愛校是樸素的情懷,無須打上道德的烙印,在學生畢業後,通過創業與打拼,取得了成功,在合適的條件下自然會選擇回報母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學也應如此。專業研究顯示,大學接受校友捐贈的多少與其教書育人水平、校園文化、辦學理念、人才培養定位、創新創業德育教育、校長領導能力和校友的商業成就及母校情結有直接的關系,造富能力強的大學才可能培養出更多創富能力強的校友,畢業生校友回饋母校的能力才越大。無疑,大學需要摒棄強制學生捐贈的急功近利,把功夫下到人才教育發展上來,不斷積澱辦學底蘊,給學生未來的成功注入良好基因,涵養良性的慈善文化,寄予未來的捐贈自然水到渠成。(來源:南方網 作者:木須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