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依法依規把企業整沒了”拷問地方生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18 15:46:35


  遼寧蓋州某配件廠經營者唐某在2003年辦理了企業改制、轉讓所有程序,并做了公證,但一直未更名。今年到工商部門辦理“五證合一”,但辦來辦去,卻是老企業注銷了、新企業資產不能轉過來,企業原有合同不履行,無法正常生產經營。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負責人批評這種現象說,“表面看,工商、稅務部門在辦理時都依法依規,卻把企業整沒了。”

  “依法依規把企業給整沒了”,諷刺的不是法規,而是一些部門執行法律法規的“機械”。但事實上,即便是機械執行制度,也未必就是違反原則,問題是,有些部門和官員執行制度時,目的首先不是“依法依規”,更不是優化服務挺在前,而是把權力挺在前;明明能在制度範圍內解決的問題,不但不給解決,反而玩弄權力,人為地設置門檻,因而能“依法依規把企業給整沒了”。

  而如果地方生態是清明的,如果權力監督是有效的,如果群衆投訴渠道是暢通的,玩弄權力不一定好使。怕就怕,監督機制形同虛設,投訴渠道徒有其名,群衆投訴無門,那自然是為某些人玩弄權力打造了“綠色通道”。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近期通過暗訪、督查發現,沈陽市皇姑區和沈河區,對其承辦的營商環境投訴,未按上級要求在規定時限辦理和上報,違反了“凡是企業和群衆對損害營商環境的舉報投訴,必須在7個工作日內書面答複”的相關規定。筆者認為,這種情況要比“把企業整沒了”的問題更大。或者說,這種問題才是“把企業整沒了”的根源所在。

  國家、上級政府出台的好政策,往往是到了地方基層就走樣,“最後幾公裡”不暢通,對這種現象,企業和群衆一直有無力感。理論上說,對於政府部門違法違規、不執行國家政策的情況可以舉報投訴,而各級黨委和政府、相關部門都有監管機構。但舉報投訴成本之高,每每令人望而卻步,而最大的成本之一是“時間成本”:你打投訴電話了、寫舉報信了,結果是石沉大海,沒有任何反應。你去問,人家會問你“什麼事”——壓根就不知道你投訴過。把投訴記錄或舉報信找到了,讓你回去等,而回複是,永遠說“正在調查”。你就等吧!

  遼寧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通過暗訪等方式,發現了“依法依規把企業整沒了”的問題,發現了監管部門未按規定時限辦理和上報舉報投訴的問題。上級如此重視投訴舉報渠道是否暢通,是企業和群衆之福。然而,只靠省一級部門的重視,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投訴無門的問題。首先是應該把投訴渠道建設成真正的“綠色通道”(與玩弄權力的“綠色通道”有效博弈),從基層到上面暢通無阻。(來源:潮州日報 作者:馬滌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