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小學生遇見蘇軾”的看點在哪兒?
http://www.CRNTT.com   2017-10-14 20:46:40


清華附小學生繪制的蘇軾詩畫扇面
  這兩天,清華附小的六年級小學生火了。今年適逢蘇軾誕辰980周年,清華附小開展了一系列致敬蘇軾的活動。從成果呈現來看,書法、繪畫個個亮眼,《大數據分析幫你進一步認識蘇軾》《蘇軾的社交圈》《蘇軾的旅游品牌價值分析》等論文資料翔實、堪稱驚艶,讓網友驚呼“逆天小學生”。

  面對這群小學生,很多網友感慨自己就像個文盲;還有人調侃幸好自己出生得早,否則可能連小學都畢業不了……確實,把這些成果與“六年級小學生”掛上鈎,實在太有衝擊力。也因此,質疑聲隨之而來,其中最“響亮”的就是疑惑小學生們究竟參與了多少,是否還是“家長作業”?

  其實,只要看看這則新聞的“背景”,網友們就會“秒懂”了。清華附小是一所優質小學,學生家長也都藏龍臥虎,孩子們在老師、家長的輔助下出此成果,也在情理之中。根據校方說法,從三年級下學期開始,學生們已做過十幾次課題研究,除了觀察種子成長、操場實物測量,還研究過魯迅、霧霾——在“課題研究界”,他們早已是老手了!

  所以,“當小學生遇見蘇軾”對家長所形成的衝擊力,與其說是網友驚訝於小學生的“逆天能力”,不如說是其背後教育理念的巨大差距。當前,很多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綫上”,主動或被動地服從、服務於應試教育,并為此殫精竭慮;殊不知,“別人家”的孩子已經在素質教育方面走得很遠——兩相對比,落差明顯。

  以大數據分析蘇軾來說,這種探究性學習在歐美不少國家的小學教育中,已是常態。美國很多學校甚至從一年級開始就讓小學生動手做“課題研究”,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和家長只扮演指導者的角色。這種啓發式教學可以充分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其中尤為可貴的是讓孩子以探索、發現的興趣參與其中、“放飛自我”,慢慢培養各種能力,而沒有“標准答案”、條條框框的束縛和幹擾。

  近年來,各種觀察性、探究性學習以五花八門的形式在各中小學校亮相。但在具體操作中,很多學習、作業變成了讓家長抱怨的奇葩作業,重結果輕過程,甚至淪為形式。從一些學校的經驗可以看出,這種探究性學習需要很多“配套”,其中除了硬件,還需要學校的統籌安排,老師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學水平升級,甚至家長的引導、助力……

  客觀地說,當前并不是任何一個學校都能承載起這樣的學習模式,并非每一個家庭都能提供這樣的“研究基礎”。到底哪種教育模式更科學,需要時間檢驗,但從今後發展來看,類似的嘗試會越來越多——進一步轉變教育理念也好,加大優質資源供給也罷,應該讓“小學生遇見蘇軾”更常見、更普遍,讓更多孩子發現學習的樂趣。(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夏振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