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攜程身陷“搭售門”,監管兵力要增加網上布防
http://www.CRNTT.com   2017-10-16 17:25:49


  近日有一篇網文《一年100億?揭秘“攜程”坑人“陷阱”》,據說是舊文新發,稱在攜程預訂機票、火車票,消費者按鍵確認卻額外消費了別的“默認項目”,關鍵是不知情。比如你買張火車票,結果卻“被”買了一份保險、一張酒店優惠券等。通過這種方式,據說攜程一年大約會坑掉消費者100億元。

  這篇文章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共鳴。幾位社會知名人士在網上曬出了自己被攜程以“默認”消費項目“搭售各種券”的經歷和憤怒。有位知名藝人稱,攜程APP頁面上的各種“默認”消費項目,你想手動取消還不行。

  我覺得奇怪的是,攜程的這種坑人勾當侵權的面很廣,可能很多出行的人都曾碰到過,時間跨度也相當長,但至今只聽說他們保留采取法律行動的權利,沒聽說有誰要對他們采取何種措施的蛛絲馬跡。網上聲討聲很憤怒、很熱鬧,但大家無非是證明攜程幹了坑人的事。目前要說那篇新發舊文,也算是嚴肅舉報了,但至今只有中國消協聲稱要調查。

  攜程搞的“默認消費”坑人,這是不爭的事實,涉嫌違法,說嚴重點還涉嫌單位犯罪。其具體做法,是在其公司APP頁面上讓“默認”消費項目暗渡陳倉,消費者確認買高鐵票或者預訂酒店,結果卻意外買了保險、花錢買了各種優惠券。有人說攜程弄壞了消費者的消費體驗,實際上這已涉嫌欺詐,理應觸發執法、司法程序才是。

  面對這種惡行,正常情況下有兩種可預期的反應:一種是監管部門介入調查,最終有可能移送司法;一種是由消費者或者消費者組織直接訴諸法律,尋求賠償及判罰。但現在大家熱衷的,還是輿論聲討、道德批判。

  從攜程事件看,我們面臨著監管缺位的問題。像攜程這種在手機APP上做買賣的企業,如果他們坑人,到底歸哪個部門監管?現在是消費者連找誰投訴、舉報都不知道。當然,這可能是消費轉型、生活方式轉型帶來的問題。原來人們在商場、在飯店付錢消費,現在買賣雙方都是在手機上按鍵成交。政府監管重兵布防在實體場所,但現在商業欺詐已經上網、上手機了。現在中國已經率先進入網上交易、移動支付的時代,故宮都摘掉實體售票處了,政府監管的兵力要更多地到網上布防了。(來源: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評論員:楊於澤)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