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江歌案反思 不妨再等等
http://www.CRNTT.com   2017-11-15 16:37:41


  因為新京報《局面》拍了一個視頻節目,江歌遇害案再度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一年前,留學生江歌在日本被殺害,凶手是其好友劉鑫的前男友陳世峰。據媒體報道,陳世峰殺害江歌的地點,正是江歌在東京居所公寓樓道。當時劉鑫飽受陳世峰騷擾,向好友江歌求助,江歌出於朋友道義,允許劉鑫借宿。

  近幾天,圍繞這一案件,人們發表了各種觀點,微博上、微信朋友圈更是為此發生激烈爭論。梳理各種觀點,大致分為兩大陣營:一個,站在江歌母親一邊,譴責劉鑫及其家人冷血,案發後遲遲躲著不見;另一個,站在劉鑫及其家人一邊,認為他們在法律上是清白的,充其量是道義上的責任,對他們口誅筆伐,甚至將姓名、住址等個人信息公之於衆,是一種道德綁架。

  江歌的母親痛失愛女,對她報以關切乃人之常情;對劉鑫及家人的批評,究竟是輿論正義還是輿論暴力,見仁見智。我想提醒的是,到目前為止,有關本案較為清晰的事實只有:陳世峰殺害了江歌,他將接受法庭的審判。至於他為什麼殺人、案發現場的真實情況如何,外界并無准確知曉。此時出於樸素正義作出的判斷,也可能并不准確。

  說一個細節吧。媒體曾報道,案發時,陳世峰想進入房間,被江歌和劉鑫阻止,後劉鑫進入房間并關閉房門。這一情節讓江歌的母親耿耿於懷,認為“女兒是替劉鑫死的”,但今年9月劉鑫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澎湃新聞為其化名“梁潔”)時,其說法卻是,當時因為來月經弄臟了褲子,自己進屋換褲子,聽到江歌尖叫一聲想出去卻打不開門,立即報警。

  劉鑫的說法是否真實,我無法判斷。但這樣的細節,決定劉鑫道義責任的大小。舉這樣一個細節是想說明,當事實并不清晰的時候,我們的判斷可能會出現偏差,而一旦偏差對相關當事人造成傷害,這種傷害幾乎是無法彌補的。

  凶手是悲劇的罪魁禍首。審判即將進行,他會受到怎樣的處罰,本是目前最該為人關注的問題,公衆卻把焦點聚在劉鑫身上,有人說“是被媒體帶偏了”。我不完全同意這種看法——和悲劇有關的探討,都是有價值的。但媒體牽綫二人得以會面,之於案件審判的效果,卻未必是積極的。在本案中,劉鑫是證人,之前在警方錄過口供,一旦庭審中證言發生變化,無論是對被告人有利還是不利,都可能讓人和雙方此次見面聯系起來。普通人“聯系”不要緊,一旦法官或陪審團成員認為被害人和證人接觸不當,結果未必有利於最終的公正。

  圍繞這一案件,可探討的話題的確很多。但事實不清卻讓討論有走偏的危險,甚至可能在不同群體中造成不必要的撕裂。此時,耐心等待庭審進行,等待更多和案件有關的細節披露,或是更理性的選擇。(來源:檢察日報 作者:曙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