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信息公示要注意保護隱私
http://www.CRNTT.com   2017-12-03 19:34:35


海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在2013年8月14日發布的“2013年海南省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崗位遞補、調劑及擬招募人員公示等事項的公告”中,網頁上的附件將擬招募人員的身份信息作了完整披露。
  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21日向全體學生資助工作者發出預警,要求保護學生個人信息和隱私,讓資助工作“更合規、更有愛、更有溫度”。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在預警中指出,個別省份和高校在公示受助學生信息時,含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等個人信息,“這種做法是錯誤的”。為防止資助過程中洩露學生個人信息和隱私,嚴禁公示“個人敏感信息”。

  學校向公衆公示受助學生信息,接受公衆監督,本也無可厚非。但問題是,個別高校在公示受助學生信息時,含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家庭住址、電話號碼、出生日期等個人敏感信息,這無疑是不妥的。尤其在現如今的網絡環境下,個人隱私可以說是一個奢侈品。且不說公開是否需要如此詳盡,如此簡單粗暴的公開方式,對受助學生的冒犯和傷害得有多大?

  報道中,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在預警中義正辭嚴地指出“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或許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信息公開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公衆的知情權和監督權,但信息公開同樣要以尊重隱私為前提。如果將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電話號碼等個人敏感信息毫無保留地完全公開,顯然就與個人隱私保護不符,最終成了過度公開。

  事實上,很多時候,只要采取一定的技術措施,比如將身份證號碼部分數字隱去,如此在降低隱私洩露風險的同時,并不影響公開信息的有效性。可見,信息公開和個人隱私保護之間,從來都不是必須二選一的選擇題,即便有時存在一些矛盾也完全可以通過技術處理來避免。那麼,打著信息公開旗號的隱私洩露為何頻繁出現?道理不言自明,很多高校根本沒有保護學生個人隱私的意識,是屬於“本能犯錯”。

  從全國範圍來看,個人信息直接在信息公示名單上“裸奔”的事例比比皆是。比如,此前媒體報道,用來獎勵特別優秀學生的國家獎學金,在江蘇、廣西、陝西一些高校進行名單公示時出現了隱私信息洩露現象;河海大學、廣西民族大學、西安音樂學院等高校,近幾年在進行國家獎學金候選人或獲得者名單公示時,均披露了學生完整的公民身份證號碼。正是因為這種集體的無意識,以至於信息公示淪為公開的窺私,如果放任自流,潛在危害不言而喻。

  此次,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發出預警,要求在獎助學金等評定環節,不能將學生身份證件號碼、家庭住址、電話號碼、出生日期等個人敏感信息進行公示,可謂正當其時。信息公開應以尊重和保護隱私為前提,無論在何種情況下,信息公開都不能成為侵犯公民隱私的黑手。曝光隱私的公示早就該壽終正寢了。(來源:法制日報 作者:丁恒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