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公示暴露隱私”牽涉的問題實質
http://www.CRNTT.com   2017-12-03 19:37:06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官網發布的《2017屆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名單公示》截圖。圖片系澎湃新聞基於隱私保護需要打碼,原頁面沒有打碼。
  針對媒體報道部分省份和高校在公示受助學生信息時,含詳細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等內容,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21日發布“預警”,強調“這種做法是錯誤的”,要求資助工作者擰緊“保護學生個人信息和隱私”這根弦,并提出具體要求:在獎助學金等評定環節,不能將學生身份證件號碼、家庭住址、電話號碼、出生日期等個人敏感信息進行公示;在評定學生家庭經濟狀況時,不能讓學生當衆訴苦、互相比困;在公示學生受助情況時,不能涉及學生個人及家庭隱私,“讓資助工作更合規、更有愛、更有溫度”。

  去年山東籍大學新生徐玉玉被人以發放助學金名義騙走近萬元學費一事曾備受關注,其暴露的問題之一,就是受資助學生的個人信息安全問題。相比於該案中騙子從非法渠道獲取當事人信息,近期連續被披露的吉、湘、鄂、浙、閩、蘇、桂、陝等多所高校在相關公示中洩露了學生個人信息,無異於向別有用心者大開方便之門,值得所有高校引以為戒。在資格評定過程中實施公示,是以信息公開促進公平公正的重要方式,理論上說當然是公開的信息越充分,透明度越高。然而,在現實中,由這些公示所帶來的個人隱私風險和可能遭遇的人格尊嚴侵犯,同樣需要予以高度重視,這是問題的一體兩面。

  媒體報道之後,部分高校立刻進行了整改。不難揣測,絕大多數發布者當初都是無心之失,只要稍微考慮得周全一點,就可以避免潛在風險。但這裡又牽出了一個新問題,即如何把握信息公開的度?如前所述,公示是為了便於公衆監督,但假使公示信息不足以讓普通人作出評斷,則又可能遮蔽問題。須知,類似公示并非局限在高校,扶貧、募捐等很多領域都有,特別是扶貧領域,一些公示不可避免會涉及家庭住址、成員職業等信息。要避免因為過度保護當事人隱私導致公示流於形式,關鍵在於不是硬性規定哪些信息能公開,哪些不能公開,而是要求相關的信息管理者,在不斷增強個人隱私保護意識的前提下,真正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避免“一刀切”。

  進一步追溯的話,就會觸及如何確保這類評定、評審的公正性。就過程而言,資格公示只是匹配特定事項宗旨、要求和具體人選的一個環節。要最大限度減少“有限”公示可能帶來的新問題,就應該從更多環節著手,形成多層面監督約束以保證評定評審的公正。以獎助學金為例,一個可供參考的補充,就是強化評定環節的“小範圍大公開”,即增加相關學生社團、學生代表對評定的參與力度。一方面,相比於評審人依據相關材料等有限信息,這些朝夕相處的同學可能對當事人有更充分的日常了解,能够幫助評審人作出更公正合理的判斷;另一方面,參與主體的多元化,本身就有助於形成有效監督,最大可能避免少數人專斷。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