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擰緊學生隱私保護這根弦
http://www.CRNTT.com   2017-12-03 19:41:34


  近日,有個別高校在公示受助學生信息時,含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等個人信息。全國學生資助中心發出預警,明確指出,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全體學生資助工作者務必要擰緊保護學生個人信息和隱私這根弦,嚴禁公示“個人敏感信息”。

  對學生的困難資助,本質是保護困難學生受教育的權利,讓他們不因家庭經濟困難失學。但許多學校在這一過程中的做法,卻對學生造成了傷害,在理念上就已經與助學制度背道而馳,又如何能真正實現制度目標呢?

  對這些高校的做法,原本可以理解為讓更困難更有需要的學生得到資助,這個想法并沒有問題,而且也是助學制度中的核心問題之一。從網上曝光的信息來看,過去也確實不乏不符合受助條件的學生得到了助學金獎學金,而更符合條件或者更困難的學生卻沒有通過相關審核的案例。雖然其中可能涉及許多方面的問題,但公開度透明度不够是其中的關鍵。為了提高助學制度的精准落地,增強過程的公開透明自然是必要之選。但是,增強過程的公開透明,并不意味著無限制無禁區,而必須把握好信息公開的程度和範圍。比如,學生的手機、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家庭詳細信息等,應屬於公開的禁區;而其他相關信息的公開,也應采用合理的方式,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

  高校本身就應當具備起碼的信息安全意識,在因信息洩露頻頻發生個人安全事件的今天,更應擰緊保護學生個人信息和隱私這根弦。事實上,這也是高校對學生開展信息安全教育的實踐案例,如果一邊教育學生注意保護個人信息和隱私安全,一方面卻在洩露學生個人信息和隱私,這樣的信息安全教育如何讓人信服。

  同時,高校作為文明傳承的機構,更應展現應有的人文氣質,體現對受助學生尊嚴的尊重。人文精神不僅僅是在助學制度的落實上,而是在高校管理的各個方面,都應當體現出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廖德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