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傳統土壤已經不在,所謂“女德”又何必掙扎?
http://www.CRNTT.com   2017-12-05 20:02:04


  近日,一系列曝出遼寧撫順傳統文化教育學校在教學和講座中出現雷人語錄的短視頻引發網友關注,比如“女子點外賣不刷碗就是不守婦道”。此外,該校學習班和講座中出現的學員擦洗便坑并稱自己的心比它還臟,在公衆面前磕頭認錯的行為也引發網友關注,女德班和傳統文化教育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12月3日,撫順市教育局對此事回應稱,相關辦學機構立即停止辦學,包括“女德班”在內的所有學員盡快遣散。

  關於道德這個東西,我認為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絕對意義上的道德,你比如說人不可以搶劫、殺人、放火、強奸、盜竊……這樣的道德准則,你放到哪個時代或者國家都是成立的。這是基於人類普遍性的行為准則。還有一種是相對意義上的道德,比如說很多風俗習慣,這個民族接受,那個宗教禁止,或者這個時代同意,那個時代反對。這樣的道德,適應於一時一地人的需求,卻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甚至有時候,這些行為准則還是強權的幫凶或遮羞布。

  在我看來,女德就是這樣的東西。它誕生於古代的男權社會,也和古代的男權需求相適應,甚至在有些時候,這些道德准則還有不得已而為之的“合理”性。台灣經濟學者賴建成曾經寫過一篇很有名的論文,叫做《守寡有理》。守寡是中國古代延續近千年的一種道德規範,那麼它是怎麼來的呢?簡單來說,守寡的習俗誕生於宋末元初的時代。宋代以前,中國是沒有守寡這個習俗的,女性喪偶完全可以再嫁。但是當元朝統一了中國之後,問題來了,蒙古人奉行一套和漢人格格不入的風俗文化,女性被作為財產可以被繼承。父親去世,兒子可以繼承父親的妻妾(非生母),哥哥去世,弟弟可以繼承哥哥的妻妾,這在儒家倫理看來,完全就是亂了倫常。然而現在是元朝統治時期,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最終,兩種文化碰撞、磨合,產生了守寡這一風俗。

  所以說,守寡,就是女性在文化的夾縫中求生存不得已的選擇,這樣的習俗,盡管解決了當時的道德困境,但卻完全是建立在犧牲女性的基礎之上。時過境遷,這樣的道德就不該再留存下來。然而道德也是有其慣性的,當男人們發現讓女人守寡好處多多的時候,即使元朝已經遠去,守寡的習俗卻流傳下來。

  然而時代終究是要向前發展的,那麼傳統的道德和文化是否還能延續,就要看它對當下這個時代是否還具有解釋力,對於今天人們的生活方式是否還具有指導意義。如果沒有,那麼它必然會被淘汰,這是無論你如何鼓吹都無可挽回的。或者傳統文化的某種形式依然存在,但精神內核早已經被換掉了。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