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藥駕”頻發亟待制度堵漏
http://www.CRNTT.com   2018-04-19 16:18:34


  近日,浙江永嘉223省道永嘉黃田高速路口上,一輛奧迪越野車駕駛員服用感冒藥後上路,迷糊中追尾一輛停在路邊的大貨車,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近年來,因服藥後駕駛車輛而導致的交通意外屢屢見諸報端,但未引起足够重視,《道路安全法》也對“藥駕”缺乏強制性規定和處罰條款。

  隨著國家對交通法規的大力度宣傳與零容忍執法,人們對“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的理念早已深諳於心,但對服用感冒藥也有可能會導致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卻知之甚少。而因服藥頻頻引發的交通悲劇警示人們,“藥駕”已成繼酒駕、毒駕之後的又一隱形“馬路殺手”。鑒於人們對“藥駕”的認知膚淺及制度約束的相對滯後,“藥駕”治理也需納入有章可循的制度化監管軌道。

  首先,要補上“藥駕”入法的立法空白。《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或者患有妨礙安全駕駛機動車的疾病,或者過度疲勞影響安全駕駛的,不得駕駛機動車”,但是這條規定對除精神和麻醉藥品之外的其他“藥駕”情形,似乎不具有強制約束效力。

  世界衛生組織列出了7大類在服用後可能影響安全駕駛的藥品,并提出在服用上述藥品後應禁止駕車。其中包括對神經系統有影響的催眠藥物、有惡心嘔吐反應或變態反應的藥物、止痛類藥物、興奮劑、治療癲癇的藥物,以及抗高血壓藥物和降血糖藥物等。它們的共同特征就是服藥後極易產生嗜睡、困倦、注意力分散、視物不清、反應遲鈍等不良反應。對照世衛組織的界定,我國需要從立法的層面,完善對“藥駕”的性質界定及情形厘清。

  其次,要完善對“藥駕”的認定程序與技術鑒定。與抽血查驗酒精含量與唾液測毒的技術檢驗同理,認定“藥駕”也需要一定的查驗程序與鑒定手段。比如,肇事者究竟服用了哪些有可能影響安全駕駛的違禁藥品,是哪些成分導致了駕駛員不應有的工作狀態等,這些都需要執法者給予當事人及社會以明確和權威的結論,為此才能確保“藥駕”查處的公平公正、不枉不縱。

  第三,要明確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治理“藥駕”少不了對相關人員的相關行為施以規章的警示與約束,比如駕駛員患者就醫時,應主動亮明其“司機”身份或“開車上班”的情況,讓醫生盡量避開對駕駛員產生不良影響的藥物;駕駛員患者要嚴遵醫囑,恪守用量,并盡可能做到服藥不開車。制藥企業必須在其相關產品中注明可能影響車輛駕駛不良反應,醫護人員也應盡到相應的“提醒”義務。交通執法人員應當履行好相關的普法、培訓及勸誡、教育責任。(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鄭桂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