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龍舟翻船致17死,禍起“漩渦”還是習慣?
http://www.CRNTT.com   2018-04-26 19:17:47


  17條鮮活的生命不幸殞命桃花江,在過去的這個周末給我們留下了無比的沉痛。無論是幸存者還是相關部門,痛心之餘顯然更應該反思,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龍舟發生傾覆?17人罹難的悲劇到底該不該、能不能避免?

  桂林市政府回應,4月21日,秀峰區村民私自組織在桃花江練習劃龍舟。曾報備但并未通過,事發前一天當地還進行相關安全警示,結果發生意外。但梳理相關信息便可以發現,又不能簡單地歸因於群衆安全意識淡漠。

  據藍天救援隊現場負責人介紹,滾水壩的落差雖然不大,但水從高處流下時會形成漩渦,將落水者吸住,一旦被吸住很難掙脫。現場打撈上來的落水者都沒有穿救生衣,這也增加了傷亡風險。而桂林市龍舟協會秘書長譚桂安表示,按當地習慣,龍舟隊員一般沒有穿救生衣的習慣。“類似滾水壩較為常見,龍舟隊常有衝越滾水壩行為,但此前從未聽說出過事。”

  如此說來,至少有兩點值得追問:其一,滾水壩水流急、有漩渦,原本就不適宜劃龍舟,否則,萬一出現傾覆意外,即使穿了救生衣,也很難避免溺亡意外,賽龍舟原本是傳統文化、民間娛樂活動,怎麼變成了一種冒險行為?再者,無論是劃龍舟組織者、參與者和相關部門,都應該對可能潛在的安全風險和發生的意外事故有充分認知,何以一直聽之任之,既不勸止衝越滾水壩的做法,也沒有去改變不穿救生衣的習慣?

  桂林市體育局官網顯示,當地自古盛行龍舟活動,史載最早見於唐朝,民間約定為逢戊年大劃龍舟,形成“十年一大劃,五年一小劃,每年自由劃”的習俗延續至今。今年恰屬於當地龍舟“十年一大劃”的年份,當地相關部門理應充分估計到民間劃龍舟活動會較往常活躍,做好充分的應急預警以防發生意外。安全警示怎能代替預警處置,不批准報備怎麼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稍加追問便可發現,龍舟翻船致17人溺亡悲劇的發生,不能完全讓“漩渦”“習慣”背鍋。假如相關職能部門能够加強巡查,阻止未經批准的劃龍舟活動;假如應急響應機制給力,救援更及時有效;假如龍舟協會不滿足於組織賽事,對安全事宜給予足够重視,想必完全可能規避這場因劃龍舟引發的重大溺亡悲劇。

  曾幾何時,公衆集會發生意外傷亡的慘痛教訓,敲響了公共安全應急預案的警鐘。只因過去從沒聽說過出事,便心存僥幸、麻痹大意,顯然既沒道理更不負責任,暴露出安全責任意識的缺失和公共管理機制的缺位,某種意義上說也不啻是民生情懷的缺失,難道未得等到出了事、出大事、付出慘痛代價之後才引起重視、有所作為嗎?(來源:南方網 作者:高譚 本文略有删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