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強化制度力量防止幼兒園“小學化”
http://www.CRNTT.com   2018-07-17 17:07:14


  幼兒園“小學化”并不是近來才出現的現象。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曾下發《關於規範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明確規定嚴禁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各地教育主管部門也曾多次采取措施,對“小學化”現象進行治理,但就目前看來,效果并不理想。

  從本質上講,教育活動應該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幼兒園主要是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能拔苗助長將小學課程搬到幼兒園來。如哲學家盧梭言:“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然而近年來,應試教育壓力不斷向低齡滲透,現實中家長普遍望子成龍心切,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綫上。幼兒園辦學呈現“小學化”的特征,孩子在幼兒園就學習英語、拼音、識字、寫字與數學計算,這些孩子上小學以後,由於起點參差不齊,給老師帶來教學困難,也給孩子學習小學文化知識帶來不利影響。

  即便有不少家長深知揠苗助長的危害,內心對此深深抵觸,但面對普遍的教育“搶跑”風氣,大家也難免會陷入一種囚徒困境,自家孩子不跟著跑,將來落後太多如何是好?教育主管部門對幼兒園“小學化”三番五次發文規範整改;媒體、教育專家也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呼籲家長尊重教育規律,不要“搶跑”,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批評也是不絕於耳。但是,這些都沒能從根本上有效遏制“搶跑”亂象。長此以往,教育層面的揠苗助長將逐漸顯現其嚴重後果,值得我們高度警惕。升學壓力向低齡下沉以及家長在孩子教育理念上的偏差,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去糾正。

  遏制幼兒園“小學化”是個系統工程。教育部不僅要提出具體教學要求,而且要完善相應的政策和懲戒措施。比如,完善監管問責措施,細化基礎教育考核評價模式,就值得考慮。通過制度的力量讓更多幼兒園、學校、老師、孩子從符合年齡特點的良性教學進程中受益。加強對公辦幼兒園的監管,嚴格規範其辦學行為的同時,對已經成為學前教育重要供給方的私立民辦幼兒園,也應適用統一的規則。

  最後,只有讓素質教育水平不斷提高,教育資源配置進一步合理,才能真正讓家長消除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綫上的焦慮心態,進而讓幼兒園喪失“小學化”的驅動力,使學前幼兒教育恢複其應有的面貌。(來源:深圳晚報 本文略有删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