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有井水處,聽單田芳
http://www.CRNTT.com   2018-09-17 18:38:11


9月15日,人們為單田芳先生送行。當日,評書大師單田芳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群眾自發來到八寶山為單田芳先生送行。
  前幾日,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先生辭世,引發了衆多聽衆的悼念和緬懷。

  我們知道,單田芳評書代表作《三俠五義》《白眉大俠》《隋唐演義》《水滸外傳》等,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曾有一個時期,他那極具磁性的低沉滄桑渾厚的聲音“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每天中午和傍晚都會回蕩在大街小巷、出租車上、那手握收音機的三五市民中間……有聽衆說,對於許多“70後”“80後”的男生來說,評書是陪伴他們走過童年的大衆文藝,跟現在年輕人瘋狂“追劇”一樣,是那個時代的文化記憶。

  1954年,單田芳先生走上舞台,說書六十餘載,聽衆多達六億。家喻戶曉的單田芳,說了半個多世紀的評書,幾乎講盡英雄傳奇、才子佳人的故事,而單田芳本人的一生也是頗富傳奇、精彩絕倫。

  單田芳不僅是評書大家,也是文化大師,他無愧於這些藝術的稱號和榮譽。筆者以為,單田芳執著於評書藝術的傳承的奉獻精神,有老一輩評書藝術家為人為藝的一貫人格風範,是文化大師留給我們的一種藝術尊嚴和精神財富。

  “有井水處,聽單田芳。”單田芳的評書藝術作品來自生活、源自民間,把握藝術氣脈、跟隨時代發展,以鮮明的大衆化語言特色獲得了人們的喜愛。他的評書也將不同領域和地域的人們聚在一起,據說每天有1億人在聽他講故事。這樣的一個聽書文化階層,非常廣泛,來自各行各業。單田芳的評書來自民衆,又說與他們,單田芳所說的關於大俠江湖之類的內容,再加上他的平民精神氣質,更適合普羅大衆來聽。

  凡名人皆會出傳記,但在寫自傳上,單田芳頗費躊躇、猶豫再三。他說,在出版自傳上他有一種自卑感,充其量自己是一個平民百姓、草根藝人。自傳是屬於英雄豪傑的,自己既無豐功偉績,又沒有叱咤風雲的事跡,曾想放棄傳記,“但是經過多年的思考和總結後,我覺得我的故事得寫出來,從大處說年輕人可以了解歷史的苦難,珍惜現在的生活。從小處說可以告訴大家如何幹一行,愛一行”。他是始終把自己定位在“一個平民百姓、草根藝人”社會角色中。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